当前位置:
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

为加快推进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建设,市水利局牵头起草了《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示期自2023年10月2日至2023年10月31日,公示期间如对《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有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

1.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lcssljfgk@lc.shandong.cn,标明《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2.打开聊城市人民政府网站政务公开网页(http://www.liaocheng.gov.cn/zfxxgk/),进入首页主菜单的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联系电话:0635-8219018

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按照《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的通知》《聊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聊城市示范区创建方案》等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建设,完善市级水网格局,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探索积累现代水网建设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制定本建设方案。实施期限为2023年—2025年。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坚持依法管水、科技兴水、系统治水、改革活水、数字强水、文化铸水,统筹发展和安全、存量和增量,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建设目标,按照省级水网总体布局,统筹谋划市级水网“纲、目、结”,将实施“水网+”行动作为落实国家水网建设省级先导区、全省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和“六个新聊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形成“三网四带”现代水网建设发展格局,提升现代水网融合功能和综合效益,为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人民至上、人水和谐。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供水、防洪、水生态等问题,提高现代水网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促进人水相亲,水网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高点定位、突出特色。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新旧动能转换等国家战略,为实现“六个新聊城”提供水安全保障。充分发挥聊城市水网基础良好、自然地理优越、河湖水系众多、经济较发达等优势,依托国家和省级骨干水网布局,立足聊城实际,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现代水网示范区。

3.系统谋划、有序推进。坚持系统化、协同化、绿色化、智能化定位,统筹水资源配置、水灾害防御、水生态保护等功能,注重流域区域协同,兼顾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加强水工程协同调度和不同层级水网协调衔接。按照国家及省有关政策、结合地方实际,坚持“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重点水利工程论证原则,深化重点水利项目论证,实施年度项目储备并动态调整。

4.立足长远、保障安全。落实国家安全战略,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的全领域、全过程,加强水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和能力建设。充分考虑极端天气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等,适当预留供水工程规模、布局等空间,适度超前开展存在安全风险隐患的水网基础设施建设。

5.政府主导、两手发力。坚持政府在市级水网示范区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和引导,创新现代水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构建系统完备的水治理制度体系。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县两级水网建设、运营、管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配置效益。

6.改革创新、示范带动。创新现代水网建设管理体制和机制,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作用,积极推进水网数字化、调度智能化、监测预警自动化,提升水网工程科技和智慧化水平。以建设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和及时跟踪实施效果为抓手,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三)建设目标。在现有水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改革创新水网管理体制机制,到2025年,完成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任务,现代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在八个方面打造现代水网建设的“聊城样板”。

1、在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水网协调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上打造“聊城样板”。依托黄河、南水北调东线国家水网及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河、金堤河等省市水网骨干,优化市县河湖水系布局,加强水系互连互通、干支水系疏挖治理、供水网络的延伸提升等,补齐防洪排涝标准不高、排水及供水体系不健全等短板弱项,打通防洪排涝和水资源调配“最后一公里”,提升城乡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到2025年,省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100%,市级水网覆盖范围达到100%,在构建四级水网协调融合的现代水网体系上做表率示范。

2、在以现代水网建设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上打造“聊城样板”。通过河湖综合治理、水系连通、引调水工程建设、生态水量调度、环境保护治理等综合举措,加强对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水安全保障。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推进河湖水系生态保护修复,打造沿黄绿色生态廊道。推进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到2025年,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水土保持率达到95.05%。

3、在建设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支撑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打造“聊城样板”。以位山灌区为重点,加快引黄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灌区,高质量推进位山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打造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典型,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110亿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聊城样板。

4、在构建北方平原河网区水网现代化建设运行体系上打造“聊城样板”。聊城属于北方平原河网区,具有地形平缓、水系纵横、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汛涝旱枯等特点。通过现代水网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一批河湖、引调水、水库等工程建设,推动水利工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水资源调度运行管理、防洪调度运行管理等平台,提升水网工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补齐水网现代化运行管理短板,强化水网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能力,给水网调度运行提供精准化决策支持。到2025年,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达到85%以上。

5、在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上打造“聊城样板”。坚持节水优先、量水而行、开源节流并重,在深度节水控水前提下,科学规划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和水源工程,完善水资源配置格局,强化长江水消纳利用,推进科学配水、合理用水、优水优用、分质供水,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当地地表水、当地地下水、非常规水五水统筹,科学高效利用,解决水资源配置不科学、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到2025年,新增供水能力1.86亿m3,非常规水利用量1.1亿m3以上,供水安全系数达到1.1,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8%以上,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 年下降2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 年下降12%、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376,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供水保障程度、抗风险能力、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提高。

6、在构建北方水网城市典范上打造“聊城样板”。在现有城市水系格局上,进一步推进防污排水、水系生态保护修复、水文化景观提升,打造蓝绿交织的水城生态风貌。重点打造由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三河连通构建的黄金内环水上旅游线路,开通水上巴士,丰富水上旅游体验,进一步提升“江北水城、两河明珠”水城品质和知名度,“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独特水城特色更加凸显。到2025年,中心城区排涝标准达到20年一遇,城区景观河道比例达到75%,在构建北方水网城市典范上做表率示范。

7、在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上打造“聊城样板”。补齐水文化建设短板,把水文化保护传承作为建设现代水网、促进人水和谐、凝聚治水合力的重要内容。结合聊城“两河明珠”城市文化内涵,以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为重点,系统调查保护水文化遗产,建设提升水文化场馆、水情教育基地等,建设兼具收集、整理、保存、展览、科普、宣传等功能的综合性智慧水文化平台,培育聊城水文化品牌,系统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水文化建设高地。到2025年,建成水文化场馆所、水情教育基地15处以上。

8、在促进水网融合发展上打造“聊城样板”。实施“水网+”行动,促进水网和防洪安全、民生改善、生态环保、乡村振兴、交通运输、文化旅游、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构筑水安全保障网、水民生服务网、水生态保护网,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堤路结合及内河航运示范带、文旅融合示范带、绿色发展示范带,推动形成“三网四带”总体格局,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在促进水网融合发展上做表率示范。重点实施两项代表性工程:

“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环线碧道工程。完善提升环形滨河道路,修复沿线生态,改善沿线环境。碧道环线沿线富集湿地公园、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水利风景区、历史文化、现代农业等旅游资源,同时串联 “黄河休闲”“东昌访古”“书画水岸”三大主题旅游目的地,有助于推动“聊城都市区”大旅游圈的建设。

徒骇河综合治理工程。适度超前,按照城区100年,其他区段50年一遇防洪标准,实施徒骇河(聊城段)雨洪资源利用及引调水工程工程,输挖河道、修筑堤防的同时,按照“以堤代路、以河代库、挡洪蓄水、沿岸绿化”的思路,“水、岸、滩、堤、路、景”一体化治理,高标准修建贯穿上下游的滨河绿道,串联上下游城市景点、田园综合体、美丽乡村等,形成集防洪、蓄水、交通、健康休闲、文化旅游等综合功能的滨水生态廊道。

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主要目标指标表

序号

分项指标

2020年

2025年

1

用水总量(亿立方米)

[18.7]

[20.1]

2

新增供水能力(亿立方米)

>0.8

1.86

3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 年下降(%)

-

[22]

4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 年下降(%)

-

[12]

5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0.6364]

[>0.6376]

6

城乡供水一体化率(%)

[75]

[>98]

7

非常规水利用量(亿立方米)

[0.7]

[>1.1]

8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25]

[>50]

9

供水安全系数

[>1.1]

10

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

[100]

[100]

11

5级以上堤防达标率(%)

[81.7]

[>90]

12

中心城区排涝标准

[10-20年一遇]

[20年一遇]

13

其他区县排涝标准

[5-10年一遇]

[10年一遇]

14

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达标率(%)

[90]

15

水土保持率(%)

[94.69]

[95.05]

16

中心城区景观河道比例(%)

[50]

[75]

17

水文化场馆所

[15]

18

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

[>85]

19

省级水网覆盖范围(%)

100

100

20

市级水网覆盖范围(%)

100

100

注:

1.指标带[ ]为期末达到数,其余为累计数。

2.用水总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 年下降指标和《山东省水利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鲁水资字〔2022〕9 号)中聊城对应数值一致;水土保持率采用《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印发全省各市县水土保持率目标值的通知》(鲁水保函字〔2022〕11号)确定指标。

3.供水安全系数是指有效供水能力(不含地下水超采与河道生态用水量)与供水量的比值。

4.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水量)达标率是指纳入生态流量(水量)保障重点河湖名录的河流和湖泊控制断面基本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的实现比例。

5.重点水利工程数字化率是指重大引调水工程、大中小型水库、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等重点水利工程实现数字化的比例。

6.省级水网覆盖范围是指引黄河、长江等省级骨干供水工程覆盖县级政区数量占全市总数的比例。

7.市级水网覆盖范围是指引黄河、长江、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漳卫新河等省市骨干供水工程覆盖镇级政区数量占全市总数的比例。

二、 重点突破方向

(一)量水而行,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四水四定”,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节水摆在优先位置。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强化水资源最大刚性约束,聚焦重点领域深度节水控水,健全节水机制。,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培育壮大节水产业,从供需两端发力,不断强化政策精准投放,一体推进节水产业和产业节水。坚持位山灌区节水先行、节水改造工程先行、中水利用先行,将聊城全力打造成黄河流域和南水北调受水区节水产业新高地。

1.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扩大节水灌溉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推进位山、彭楼等大型灌区以及仲子庙、刘桥西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5年前,完成莘县彭楼灌区分干支渠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规范灌区节水管理,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先进农艺节水技术,积极推进灌溉试验及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节水管理水平。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倡适水种养模式,推动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到2025年,完成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85万亩,其中高效节水100万亩。(牵头部门: 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

2.推进工业节水减排。推进企业实施全方位节水技术改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推动用水精准计量,指导高耗水行业企业生产过程和工序用水管理,督促超用水定额企业采取节水措施、限期达标。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企业或园区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摸清用水现状,掌握用水水平,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新建企业和园区要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促进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培育遴选水效领跑者企业和节水标杆企业,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推进行业企业开展水效对标达标,构建节水协同推进机制。到2025年,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牵头部门:市工业与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

3.推进城乡节水降损。统筹城市节水规划,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坚持以水定城,合理确定城镇规模和空间布局。实施供水管网改造,降低供水管网漏损,加强管线巡查和检漏,推广分区计量,全面推进城市供水智慧化,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7.9%。抓好市场管理,逐步淘汰高耗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牵头部门:市城管局,配合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推动农村生活节水,深入开展农村供水提标升级工程建设,推动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目标,加强生活节水宣传和政策引导,切实增强农村节水意识。(牵头部门:市水利局)推动公共机构节水载体建设活动,鼓励和支持机关、医院、学校等公共机构进行节水改造,提高公共机构的节水管理水平,提高公众参与度。(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部门: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机关事务局)

4.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立“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城市海绵体”,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因地制宜促进雨水集蓄利用。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再生水回用模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强老旧管网系统,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优化再生水处理工艺,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制定再生水利用优惠政策,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回用,优先将处理达标后的排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用于生态补水、工业用水和市政杂用,积极创建国家污水资源化利用示范城市。到2025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牵头部门: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城管局)

专栏1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主要工程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实施位山、彭楼、陶城铺3座大型灌区及刘桥西、仲子庙、班庄、友谊泵站灌区4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莘县彭楼灌区分干支渠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

田间节水灌溉工程。推进茌平区、临清市、莘县、阳谷、东阿、高唐等县(市、区)高标准农田、农业高质量发展等田间节水工程建设。

中水利用项目。实施嘉明、城西等中心城区再生水厂新建及扩建工程、中心城区再生水管道建设工程、莘县中水回用厂及管网配套工程、莘县朝城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工程、东阿县中水系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项目、高唐县水系治理和生态提升项目(中水回用)等。

(二)衔接统筹,加快构建协调融合的现代水网格局。在现状水系及水利工程基础上,衔接山东省现代水网布局,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构建水网之“纲”,织密水网之“目”,打牢水网之“结”,建设完善“一心两廊、五横六纵、河网互联、库塘相间”的现代水网格局。(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

一心两廊。形成以东昌湖、小运河等中心城区水系为核心的水系核心区,中心城区水系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础上,重点强化水系的景观、生态、文化功能,构建北方水网城市典范;“两廊”将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干渠)、黄河(含金堤河)打造成集资源、环境、生态、景观、文化复合功能的大廊道,塑造聊城“两河明珠”城市特色。

五横六纵。加强现状五横(黄河、金堤河、徒骇河、马颊河、漳卫河)的综合整治工作,强化防洪、生态等综合功能;持续发挥六纵(南水北调干渠、京杭大运河、位山一二三干渠、彭楼干渠)对水资源调配功能的效应,形成市域骨干输配水体系。

河网互联。加强河网、湖塘等水系之间的联系与连通,提升河网对水资源调配、防洪调度方面的基本功能,形成集相机分洪、优化调水、生态补水的水网体系。

库塘相间。加强库塘治理,发挥湖泊、河道型水库在蓄水、防洪及生态方面的功能;加强乡村坑塘的清淤、恢复治理,形成“长藤结瓜”式生态坑塘体系,发挥分散式坑塘蓄渗雨洪、补充地下水、改善乡村生态的作用。

现代水网建设主要工程见三~九章节。

(三)聚焦城区,打造秀美宜居的中心城区水网。围绕水城总体风貌,以水为脉进行防污排水、生态景观、文化综合提升,建设形成“双核集聚、双环畅联、双轴彰显、河湖互连”的中心城区水系总体格局,提升“江北水城、两河明珠”的城市品质。

1.城区水系疏浚及连通工程。2025年前,对周公河北段、小运河、青年渠、济聊河上段、聊堂河等水系进行清淤疏浚、打通堵点、连通水系,形成畅通的排涝通道。(牵头部门: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部门:市城管局、市水利局)

2.城区排水泵站、水闸工程。为完善中心城区排涝体系,2025年前,规划建设闸门1座;排涝泵站2座;雨水泵站12座,解决城区内部积水问题。(牵头部门:市城管局,配合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

3.水质提升工程。2025年前,建设污水管道总长度为255公里;新建污水泵站6座;新建污水处理厂2座;完善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建设城西、城南等再生水厂,同步建设配套再生水利用管网,加强再生水的利用。(牵头部门: 市城管局,配合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4.水生态景观建设工程。2025年前,启动实施周公河(南水北调干渠-徒骇河段)、小运河(双力河-周公河段)、小湄河(黑龙江路以北段) 、四新河、班滑河、青年渠、新水河、西新河等景观生态提升工程,打造滨水休闲生态廊道。重点打造由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三河连通构建的黄金内环水上旅游线路,推进环河水生态景观建设。(牵头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配合部门: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水利局)

专栏2 中心城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城区水系疏浚及连通工程。论证实施济聊河上段、聊堂河、西关河上段、城源河疏浚连通工程。对周公河北段、小运河、青年渠、新水河、青周渠、西王干渠、周公河南段、周公河支流进行清淤。

城区排水泵站、水闸工程。建设班滑河闸1座;建设青周渠泵站、小运河泵站两座排涝泵站;推进聊临沟泵站、师院南沟泵站、利民东泵站、松桂大街与滨河西路泵站、利民西路泵站、聊阳路泵站、嘉和东路泵站、二中西泵站、陈口路泵站、弘山路东路与滨河东路泵站、长江路泵站、黑龙江路徒骇河泵站等雨水泵站建设。

水质提升工程。建设污水管道255公里,新建海源路与聊堂路交叉口(西北侧绿化带内)、财干路泵站(财干路与运河交叉口绿化带内)、湖南路与站前街交叉口、卫育路青年渠泵站、光岳路污水泵站、弘山路污水泵站等6座污水泵站;新建城西、开发区2座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建城西、城南等再生水厂。

水生态景观建设工程。推动中心城区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内环游线建设;实施周公河(南水北调干渠-徒骇河段)、小运河(双力河-周公河段)、小湄河(黑龙江路以北段)、四新河、班滑河、青年渠、新水河、西新河、赵王河景观生态提升工程。

(四)科技赋能,构建三化融合的智慧水利体系。推进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感知体系建设工程、数字孪生工程、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加快水利数字化转型,推动已有业务系统升级及业务协同融合,到2025年,基本构建形成覆盖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控等各业务系统的智慧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着力构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慧化水利体系。

1.完善基础信息数据。基于聊城市大数据平台,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数据库、地理信息等现代信息技术,立足水利工作发展需要,健全水利数据资源体系。建成“实用、先进、安全、可靠”,集水利数据存储、管理、交换、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水利数据中心,满足聊城市水利相关业务数据和水利数据统一开发利用的需要。(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

2.构建完善基础信息监测感知网。推进土壤墒情站、雨量站、地下水监测站、生态流量监测站、水质监测站、河湖水文监测站升级改造,补充建设基础感知设施,提升气象水文自动化监测感知能力。加强遥感视频等影像技术应用,构建视频级联集控平台,实现对重点目标连续监视、智能发现及预警,对突发涉水事件或重点关注对象在线调取查看等。(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

3.推进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以位山灌区为重点,推进数字孪生工程建设,构建流域下垫面背景、水利工程以及流场动态仿真可视化模型。建设数字模拟仿真引擎,实现工程运行管理二三维可视化、实时渲染、场景融合、数字映射、数据图层管理、时间轴、地名搜索、数字化场景交互、影像对比分析和时间分析空间表达等。构建水文水动力、水污染预测预警、分布式洪水预报、工程运行调度等模型,把水利模型成果及功能通过Web服务方式提供给智慧水利应用系统,实现精细化、网格化的管理,为综合调度、精准调度、科学调度提供智能决策支持。(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

4.搭建综合业务平台。推动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应用、城乡供水一体化等平台建设,构建覆盖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精细化管控、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监管、水政务协同和水公共服务等主要领域的业务应用体系,形成聊城市智慧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利用多源融合、纵横联动、共享服务的水利大数据,实现水利管理全过程的分析评价、综合预测和辅助决策,提升水利综合监管、智能决策能力,实现精准认知、科学决策、智能管理。(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大数据局)

专栏3 智慧水利建设工程

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进行信息化标准规范、数据整合、数据治理。

感知体系建设工程。新建29处土壤墒情站、升级40个雨量站、升级86个地下水监测站、新建4个生态流量监测站、新建6处地表水水质监测站、新建5处地下水水质监测站、升级水文站6处、升级徒骇河以及马颊河的测流设备、在徒骇河和马颊河安装303个摄像头。

数字孪生工程。推动位山数字孪生灌区建设。

综合业务平台搭建工程。以水旱灾害防御应用、水资源管理、城乡供水一体化应用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形成聊城市智慧水利一体化业务应用平台。

(五)文化铸水,打造山东水文化高地。编制聊城市水文化建设规划,加强水文化建设顶层设计。紧紧围绕聊城“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城市定位,以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为重点,以水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利用为主线,系统保护水遗产、传承感人水故事、厚植红色水基因、弘扬先进水文化,着力培育聊城市水文化新品牌,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具有聊城特色、特点的文化建设新高地,为新阶段全市经济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力量。

1.实施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开展重要水利遗产调查,推进省、市水利遗产认定,将水利遗产转化成为服务当代水利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宝贵资源。围绕运河、黄河等推动水利遗产与旅游、教育等相融合,促进人民群众对水利遗产精神价值的感知、领悟和践行。加快构建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聊城市水利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守住文化根脉。(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文旅局、市委宣传部)

2.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建立健全水文化研究的课题规划、研究平台、成果评价、应用机制,有针对性地设立重点研究课题,推动形成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加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研究院、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聊城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聊城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聊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水文化研究机构的资源优势,举办水文化研讨会或论坛,开展学术交流,深化学术研究。(牵头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3.建立水文化教育与传承体系。发挥高校、职业院校等在水文化教育领域的主力军作用,丰富水文化教育内容,开展水文化人才、业务、知识培训。(牵头部门:市教育局) 完善提升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位山灌区历史陈列馆等水文化馆所,发挥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和已建成水文化场馆的引领作用。建设完善黄河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位山引黄闸主题文化园、陶城铺地理标志文化园、北金堤主题文化园等,依托已建和在建河道堤防、闸(坝)等工程及管理设施、城市河湖岸边公共区域、水利风景区等,建设水文化展示场馆场所,建立水情教育展示场馆、水文化综合展馆、重点县(市、区)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展示场馆所体系。(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聊城黄河河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水文化传播与弘扬。编写出版水利史志,挖掘当代治水历史,推进数字水文化展览,综合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数字网络技术等,记录、展示、宣传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历程、故事、人物。重点弘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不屈不挠的治水实践中形成的治水精神,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牵头部门: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5.推动水文化融合发展。在规划设计环节统筹考虑水文化元素,推进工程建设与文化融合发展。提升水利风景区文化内涵,积极探索“水文化+”的产业体系发展路径,推进水文化与影视、教育、出版、网络、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河湖文化提升工程,把主要河湖逐步打造成为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文化河湖。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功能,活水系、护岸线、兴文化,助振兴,推动水文化、水文旅、水产业融合发展。(牵头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聊城黄河河务局)

专栏4 水文化建设工程

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开展全域重要水利遗产调查,形成遗产名录,建立水利遗产数据库,搭建市级水文化数字应用平台。遴选重要水利遗产,申报国家水利遗产、省级水利遗产和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开展黄河、大运河聊城段沿线水利遗产调查,对沿线的古闸、古坝、古堤防等重要水利遗产进行修缮修复,修旧如旧,推进大运河水利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保护。

水文化研究机构。加强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黄河研究院、聊城市汇通黄河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聊城运河文化研究中心、聊城黄河文化研究中心、聊城文化研究中心建设。

水文化场馆所建设。完善提升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位山灌区历史陈列馆等水文化馆所,建设完善黄河艾山卡口地理标志文化园、东阿黄河法治文化广场、位山引黄闸主题文化园、陶城铺地理标志文化园、北金堤主题文化园、莘县黄河法治广场等水文场所。省级、市级美丽幸福河湖创建中,沿河布置展览牌、纪念碑、文化墙、文化长廊等。有条件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单位建设以展示治水历史与成就以及水利科普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场馆场所。构建多层级水情教育基地体系。

促进水利工程与水文化融合提升。组织开展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推选和示范推广等工作。做亮做强“星河聊源、融汇传城”聊城黄河文化品牌。提升位山黄河公园管理水平,优化建设布局,兼具教育、演示、体验功能。

(六)深化改革,创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

1.加大水利投融资改革力度。一是积极对接上级资金安排政策,组织各地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方案编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全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力度。将水网建设任务纳入当地乡村振兴规划或各级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基础设施类支持范围。二是进一步加强与农发行、农业银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的深入合作,会同金融机构有关部门,建立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三是发挥社会化建管平台公司在水网工程建设投资的市场主体作用,由平台公司筹资参与水网工程建设。对于具有经营收入的存量项目,在确保防洪、排涝等社会公益职能的同时,以政府特许经营权方式,研究注入各级水利投资公司进行盘活,回收资金用于新建水利工程,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

2.创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一是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智能建造。二是探索“水网+”建设管理新模式,对现代水网规划的跨行政区域、涉及多行业融合发展的工程项目,探索政府与市场合作机制,引进有实力的市场建设主体,成立建设、管理、运营一体的平台公司,负责工程投融资、建设、运营、涉水产业开发等,积极实现投建管运一体化,促进政府与企业双赢。三是建立健全水网良性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工程管养分离,促进工程专业化、标准化、物业化管理,落实维修养护经费。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依法治水管水能力。(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

3.深化水价改革。一是改革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机制,完善“两部制”水价机制,推行区域综合水价制度。研究建立有利于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的水价体系。二是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机制,夯实灌区基础设施,创新投融资机制,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建设“设施完善、节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农业用水实行终端计量水价制度。三是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完善农村公共管网供水定价管理。四是健全非常规用水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

4.推进水权水市场改革。一是推进水权确权登记。对已有取水许可证的取水户进行规范管理,确定取用水户的取水权。按照省级部署要求,深化细化主要河流水量分配工作。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积极鼓励引导区域用水权交易,对区域可用水量内的结余或预留水量开展交易。推进取水权交易,取用水户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节约下来的取水权。推进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在灌区内部用水户或者用水组织之间进行水权交易。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可以回购灌溉用水户水权,用于重新配置或交易。鼓励取用水户通过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改革工艺、节水等措施节约水资源,在取水许可有效期和取水限额内有偿转让取水权,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5.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全面实行水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持续加强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优化审批手续。推进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认定、水土保持等承诺制水利审批。推动区域评估政策落地见效,坚持放管结合、并重,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牵头部门:市行政审批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

专栏5 水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项目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聊城市2023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三、 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遵循“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理念,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易涝区治理,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善“四河多支”的防洪减灾网,构建以河道、堤防、湖库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一)河道治理工程。以河道堤防达标提标建设和河道综合治理为重点,保持河道畅通和河势稳定,恢复提升河道行洪、排涝能力。2025年前,启动实施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等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重点河段治理,加快推进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按照省级安排部署实施漳卫河(聊城段)防洪风险治理工程。(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

(二)重点涝区治理。统筹协调流域防洪与区域排涝,治涝与防洪、灌溉的关系,合理安排涝区涝水出路,提高排涝能力与增强调蓄能力相结合,不断完善蓄排得当的排涝体系。2025年前,统筹推进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高唐等县(市)城区排水管网、沟渠等排水设施建设。(牵头部门:市城管局,配合部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 推进乡村易涝区末级渠系的输挖治理,逐步消除竹节沟、打通断头河,提高易涝区排涝能力。(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

(三)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水闸常态化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及时实施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对现有病险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对到达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按年度实施安全鉴定。完善管理设施和工程监测设施,确保水闸防洪、兴利等功能正常发挥。(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

(四)水旱灾害应对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和防汛抢险技术支撑机制。细化完善水利工程防御洪水方案、抗旱应急预案等。完善市县两级水旱灾害防御物资储备体系,加大物资储备,推进聊城市水旱灾害防御实训演练。(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应急局)

专栏6 防洪排涝工程

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论证推进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聊城市马颊河防洪治理工程、金堤河水源保障综合提升工程(金堤河聊城段)、聊城市金堤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山东省徒骇河(聊城段)雨洪资源利用及引调水工程、漳卫河(聊城段)防洪风险治理及引调水工程。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推进实施西新河、茌新河、长顺渠、青年河、新金线河、赵王河、赵牛新河、唐公沟、周公河、七里河、焦村河、四新河治理及临清市骨干河道防洪提升工程等。

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实施徒骇河陶桥、滑营、杨庄,马颊河薛王刘、甘寨、马村等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

城区排水及城乡易涝区治理。统筹推进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高唐等县(市)城区排水管网、沟渠等排水设施建设。推进莘县莘南片区排涝提升工程、莘县防洪减灾体系及水毁修复治理工程、东昌府区郑家镇(前靳村、温集村、于家村)等乡村易涝区末级渠系的输挖治理及配套建筑物建设。

注:主城区排水工程列入专栏2。

四、 聚力“水网+民生改善”,织密水民生服务网

通过实施蓄水工程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区域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等工程,完善聊城市“五横六纵、干支互连、多水联调、城乡一体”的水资源配置利用网,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蓄水工程建设。2023年开工建设冠县大沙河水库,积极推进莘县马村水库工程,2025年前,争取开工建设。推进马颊河闫谭闸、徒骇河南镇闸、朱庄闸、潘屯橡胶坝、金堤河道口钢坝闸、明堤橡胶坝等河道拦蓄工程建设,增强河渠拦蓄雨洪水能力。在水文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黄河故道自然地形及地质条件优势,以县(市)为主体,研究论证地下水库建设,加强地表地下水联合调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

(二)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对灌溉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计量监测设施与信息化建设,完善灌区感知体系。加强灌溉试验与节水技术推广,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和供用管理能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2024年底前,完成仲子庙、刘桥西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位山、彭楼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及莘县彭楼灌区分干支渠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聊城黄河河务局)到2025年累计建成716.28万亩高标准农田。(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实施位山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恢复和提升引水能力。(牵头部门:聊城黄河河务局)

(三)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强区域水网与省级重大引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互连互通,开展不同水系、水源、水资源配置工程间水系连通,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增强流域间、区域间水资源调配能力和城乡供水保障能力。2025年前,完成漳卫河、马颊河水系连通工程,金堤河、徒骇河水系连通工程等水系连通、引调水工程建设任务。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率。(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

(四)城乡供水工程。按照“城乡一体、县级统管”思路,全力扩大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范围,推动更多地区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继续推进市县长江水的消纳利用,推进集中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对已建农村供水工程进行规范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形成机制灵活、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运营管理服务体系,构建从水源到千家万户的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到2025年,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98%以上。(市水利局、市城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7 水资源配置利用工程

水库工程。积极推进冠县大沙河水库、莘县马村水库工程建设。

河道拦蓄工程。推进马颊河新建闫谭闸、徒骇河新建南镇闸、朱庄闸、潘屯橡胶坝、金堤河道口钢坝闸、明堤橡胶坝等河道拦蓄工程建设。

区域水资源配置工程。推进实施漳卫河-马颊河水系连通工程、金堤河徒骇河引调水工程、徒骇河马颊河连通工程等主要水系连通及引调水工程。实施聊城市茌平区灌区供水工程提升等相关县(市、区)内部局域水系连通工程。

城乡供水工程。推进主城区、东昌府区、茌平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高唐县等地城乡供水改造提升建设工程,新建水厂、铺设配套管网、建设供水信息化平台等。

注: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见专栏1。

五、 聚力“水网+生态环保”,构建水生态保护网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构建形成“中心为核、骨干成廊、节点突出、融合成网”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打造全域生态水网。

(一)水环境保护治理。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深度融合城镇排水系统提质增效、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从排水管网、入河排水口等源头减少污染物入河量,巩固提升水环境改善成效。加大漳卫河、徒骇河、马颊河、南水北调干渠、东昌湖等重点河湖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和污水处理提标、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监管和评估,深入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保障饮用水安全。到2025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40%,省控以上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28.6%,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城市和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南水北调东线输水水质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为核心,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不断提升监督管理和综合防治效能。实施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水源地预防保护、河流沿岸预防保护、引黄灌区沉沙池区治理、黄河故道区治理、水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黄泥沙资源利用等。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牵头部门:市水利局)

(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管理,严格地下水取水审批,规范地下水开发利用行为,保障非常时期用水和应急供水。按照国家部署配合开展地下水超采区重新划定工作,及时调整全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整治方案,采取强化节水、禁采限采、水源置换等综合措施,全面压减剩余深层地下水超采量。到2025年,关停所有深层承压水自备井,完成全部深层承压水的压减任务。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按照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要求实行分区管护。(牵头部门:市水利局)

(四)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按照重塑和保持河流健康生命形态的要求,合理确定重点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目标,加强节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适时开展重点河湖、湿地生态补水,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将生态流量(水量)监测纳入水资源监控体系。(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生态环境局)推进河湖水系综合整治,采取生态护岸,保持自然形态,打造生态河道。实施全域碧道建设、中小河流生态环境提升等工程,打造蓝绿交融的生态绿带。(牵头部门:市自然资源局,配合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

专栏8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水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包括主城区、茌平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东阿、高唐等县(市区)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及提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等。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开展黄泛风沙区预防保护工程、水源地预防保护工程、河流沿岸预防保护工程等;开展位山、彭楼等引黄灌区风沙区治理工程及马西、高唐黄河故道清平林场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实施临清、冠县、莘县、阳谷、高唐等县(市、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

碧道建设工程。推进实施“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碧道环线建设工程,对河渠、道路沿线进行绿化美化。

河流生态环境提升工程。结合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茌新河、茌中河、西新河、老金线河、南官道沟、临清长顺渠、冠县一干渠、临清市十八里干沟及红旗渠等河流及沟渠治理,实施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六、 聚力“水网+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

(一)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统筹推动现代水网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以全区域、整流域为目标,构建沿河、环湖生态示范带,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到2025年底,实现1442条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二)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河渠的连通工程,实现河河相通、渠渠相连。围绕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结合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动农村水系、坑塘生态治理,恢复坑塘蓄渗雨洪、改善生态功能,打造“长藤结瓜”式农村坑塘水系,不断提升农村水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

专栏9 美丽幸福河湖及水美乡村建设工程

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结合河湖防洪除涝及生态修复保护治理,提升河湖生态景观建设水平,打造临清市裕民渠、高唐徐彭宋沟、阳谷南干渠等美丽幸福河湖。

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实施东昌府区(堂邑镇)乡村振兴水系综合整治规划项目等乡村河渠的综合治理工程,推进乡村坑塘治理,打通坑塘与河渠的联系通道,打造“长藤结瓜”式农村坑塘水系。推动东昌府、茌平区、临清市、莘县、阳谷、高唐等县(市、区)美丽乡村、水美乡村建设。

七、 聚力“水网+交通运输”,建设堤路结合及水上航道示范带

(一)沿河道路建设。统筹河湖治理与堤岸公路建设布局,协同推进水利与交通工程建设。结合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漳卫河等河流的治理,规划建设高标准堤顶、沿河道路,方便河流管护,改善沿线及区域交通条件。2025年前,论证实施“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碧道环线建设工程,建设完善沿河道路,提升道路建设标准,发挥碧道环线的交通、生态休闲、旅游线路等综合功能。(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分工负责)

(二)水上航道建设。坚持航运与防洪、调水相结合,建立水利、交通信息共享机制,根据流域防洪规划要求和引调水需求,在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前提下兼顾航道用水需要。2025年前,城区重点论证打造由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三河连通构建的黄金内环水上旅游线路,开通水上巴士,丰富水上旅游体验。(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配合部门:市文旅集团、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

专栏10 堤路结合及水上航道工程

沿河道路建设。结合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漳卫河等河渠治理,沿线修建高标准堤防、沿河管理道路。重点推进实施徒骇河滨河碧道、“东昌府区-茌平区-东阿县”碧道环线建设工程,建设完善沿河道路,提升道路建设标准。建设临清三干渠旅游路、尚潘渠路、莘县朝葛路、王古路等沿河公路,改善沿河交通环境。

水上航道建设。打造由古运河、徒骇河、周公河三河连通构建的黄金内环水上旅游线路。

八、 聚力“水网+文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

(一)充分挖掘水文化潜力。编制聊城市水文化建设发展规划,统筹水利遗产保护、水文化精神挖掘和工程规划建设,以优秀水文化铸魂凝智。进一步完善提升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加强运河周店闸船闸群、四河头枢纽等水利遗产保护。(牵头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部门: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深入挖掘、丰富黄河、运河、引黄灌区等文化精神内涵,扎实传承红色水利文化。把水文化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全过程,提升水利工程文化品位。支持建设水文化展示场馆场所和水情教育基地,到2025年,建立水文科普教育基地5处以上,设立市级水情教育基地9处,争创国家级、省级水情教育基地各1处以上。开展水利法治、水利科普等教育。(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委宣传部、市教体局)

(二)推动水利风景区集群发展。以重点河湖库为载体,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水利风景资源,串联河流水系沿线不同特色景区,形成水利风景区风光带。发挥位山灌区、莲湖等6处国家级、1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引领作用,再打造多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水利风景区集群,使水利风景区连线成片外延发展。(牵头部门:市水利局,配合部门:市文旅局,市委宣传部)

(三)培育壮大涉水文旅市场。坚持以水兴旅、以旅彰水。围绕黄河、运河文化旅游带等,推出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水利旅游景区景点。依托黄河、大运河等水生态文化廊道、全域碧道,使涉水文旅发展“成线、成片、成闭环”。优化“两河之约·运河文化”大运河精品旅游线路,推出“两河之约·走进聊城”运河文化二日游产品、运河美食产品、大运河文化研学旅游产品。鼓励各县(市、区)推进涉水文旅建设开发项目,引导各地在具备条件的水利工程规划建设中,融入水文化旅游元素,打造涉水旅游景区景点,开发特色水旅产品,培育壮大涉水文旅市场。(牵头部门: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部门:市文旅集团、市水利局、聊城黄河河务局)

专栏11水利风景区及涉水文旅发展

水利风景区建设。发挥位山灌区、莲湖等6处国家级、1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引领作用,再打造多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打造水利风景区集群。

涉水文旅开发项目。依托黄河、大运河等水生态文化廊道、全域碧道,使涉水文旅发展“成线、成片、成闭环”。推动聊城古城区域基础设施提升项目、茌平浩佳森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佳乡田园综合体一期建设项目、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临清)建设项目、临清运河钞关片区旅游服务提升项目、临清市文创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临清市古运河文化活动中心、冠县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项目、东阿县仓颉文化传承基地项目、高唐县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莘县马西森林休闲民宿、高唐清平国家生态公园修复重建项目、高唐三十里铺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等。

注:水利遗产保护利用、水文化场馆所建设见专栏4。

九、聚力“水网+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

(一)“以水定产”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等制度,强化计划用水、用水定额管理和主要节水指标管控,加强重点用水单位取用水监督管理,倒逼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扶持节水服务技术和产业发展,积极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成果产品,培育节水服务企业。推动污水处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节水项目。(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市场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快水利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支持水泵机组、水利发电机组、启闭机、挖掘机等水工机械及优质输水管材的研发制造,培育一批骨干水利设施设备企业。(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科技局、市水利局)

(三)推进饮用水产业和生态渔业发展。坚持需求导向,鼓励发展直饮水、桶装水、瓶装水等市场主体,支持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天然饮用水企业。(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在保障防洪安全、水质安全的前提下,遵循“人放天养、以鱼养水”理念,因地制宜发展湖库大水面增殖渔业。科学规范发展休闲渔业垂钓、休闲渔业餐饮等文旅业态,打造集渔业生产、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观光生态渔业基地。(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水利局、市文旅局)

(四)出台加快水经济发展措施。出台加快水经济、水产业发展15条措施。支持从规划设计、监理、代建、施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涉水企业发展,利用3-5年时间,使水经济、水产业成为聊城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头部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

专栏12 涉水产业发展

渔业项目建设。实施临清市金郝庄镇美丽渔场、阳谷渔业发展项目、高唐相对集中池塘和宜渔坑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推进高唐县锦鲤养殖、东阿黄河鲤鱼养殖、茌平信发“陆基圆池”鲈鱼养殖、临清丁马甲鱼养殖业发展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欧膜技术研究院聊城分院建设。推动将马军院士团队的优秀科研成果落地,建设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中欧膜技术研究院聊城分院。充分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科研实力和优势,为聊城市市政给排水处理、分散性给排水、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碳中和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顶层设计和具体技术支持。

聊城市水经济产业园建设。建设聊城市水经济产业园,研究成立涉水设备高端制造、智慧水务服务等科创平台,开发聊城及周边涉水制造项目,建设集水泵、二次供水设备、智能水表与智慧水务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业生产基地。

注:涉水文旅产业发展项目见专栏11。

十、 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水网示范县、镇、村

在整体推进全市现代水网建设的同时,组织开展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鼓励各地根据自身优势,先行先试,建设各具特色的现代水网示范县、镇、村,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全市现代水网建设任务加快落地实施。

根据各县(市、区)现代水网建设的基础条件、代表性、示范性,选择高唐县、莘县、临清市、东昌府区4个县;高唐县鱼邱湖办事处、清平镇、三十里铺镇,莘县现代水网六个示范镇(片),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尚店镇、康庄镇、金郝庄镇,东昌府区堂邑镇、茌平区杜郎口镇等15个镇(片);高唐县三十里铺李奇村、孙庄村、囤庄、小周村、陈庄村,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李海务街道刘道之村,东阿陈集镇李庙村、大桥镇郭口村等28个村作为现代水网建设示范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相应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

专栏13 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

现代水网示范县建设。推进高唐县建设“水网+文旅”“水网+环保”“水网+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现代水网示范县建设。推进莘县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文化彰显、乡村整洁、产业兴旺”的现代水网示范县。推进临清市建设运河文化特征明显的文旅融合发展现代水网示范县。推进东昌府区建设北方水城典型示范县(区)。

现代水网示范镇建设。推动高唐县鱼邱湖办事处建设“水网+文化旅游”示范镇,清平镇建设“水网+生态环保”“水网+文化旅游”示范镇,三十里铺镇建设“水网+乡村振兴”“水网+文化旅游”示范镇;推动莘县水美乡村片区(十八里铺镇、妹冢镇)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完整、人水和谐”的水美乡村示范镇(片),水生态保护片区(朝城、徐庄镇)建设水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镇(片),红色文化片区(古云、大张家、观城镇)建设“水网+红色文化”示范镇(片),供水保障提升片区(张鲁、大王寨、王奉镇)建设供水保障示范镇(片),历史文化片区(古城、樱桃园镇)建设“水网+历史文化”示范镇(片),绿色产业发展片区(燕店、魏庄、河店镇)建设“水网+绿色产业发展”示范镇(片);推动临清市新华路街道、尚店镇、康庄镇、金郝庄镇建设“水网+乡村振兴”示范镇;东昌府区堂邑镇建设“水网+乡村振兴”示范镇;茌平区杜郎口镇建设“水网+乡村振兴”示范镇。

现代水网示范村建设。推动高唐县李奇村、孙庄村、囤庄、小周村、陈庄村,莘县荣盛社区、江楼村、苏堂村,临清市西胡村、康六村、代庄村,东昌府区任堤口村、苏庄村、刘庄村,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刘道之村,东阿县李庙村、郭口村、艾山村,茌平区鲍庄村、耿店村、红庙村,阳谷县赵元村、冀王村、刘庙村、廉庄村,冠县孔里庄村、温庄村、西贾村建设“水网+乡村振兴”“水网+文化旅游”“水网+绿色产业发展”等不同特点现代水网示范村建设。

十一、 投资估算与实施安排

2023-2025年聊城市现代水网建设项目总投资约383.5亿元。其中,水安全保障网方面124.8亿元;水民生网方面117.0亿元;水生态保护网方面43.1亿元;水美乡村示范带方面11.8亿元;堤路结合及水上航道示范带方面23.1亿元;文旅融合示范带方面15.5亿元;绿色发展示范带方面0.6亿元;中心城区水网方面41.6亿元;智慧水利体系方面6.2亿元。

根据相关部门、县(市、区)计划,2023年计划完成投资82.1亿元,2024年计划完成投资167.7亿元,2025年计划完成投资133.6亿元。

深化重点建设项目前期论证,分年度实施项目根据实施条件变化等作适当动态调整。紧密跟踪国家、省政策动向,及时掌握了解上级财政支持涉水建设的领域和重点,积极对接争取中央、省级投资支持。地方政府应积极落实应承担的项目建设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水网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 保障措施

(一)坚持高位推动。成立水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水利、发改、审批、财政、资规、文旅等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对现代水网规划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推进水网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着力破解关键制约因素。市县两级实行“三个优先”,即“水网事项优先研究、水网项目优先审批、水网用地资金优先保障”。水网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水网重点工作的调度、评比、督导,在全市形成“大抓水网、大干水网”的机制和热潮。

(二)加强要素保障。资金保障方面。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投资向现代水网建设倾斜;发挥市政府驻京办水利项目专班作用,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专项支持;加大金融工具使用力度,积极与农发行、农行、建行等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社会资本对水网的投入力度,与中建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央企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等方式,发挥社会化建管平台公司在水网工程建设投资的市场主体作用,由平台公司筹资参与水网工程建设。谋划召开市级现代水网水经济、水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强力推介水网项目,形成常态化推进机制。土地保障方面。在“三区三线”划定上,调整落实重点项目的水利建设用地;将水利用地中的基本农田调为一般农田,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

(三)强化流程管理。规范项目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流程。组织开展全市水利项目立项审批培训交流,对个别前置要件不完备的优质项目实行容缺办理,确保不失时机,让优质水利工程尽早落地见效。在项目资金使用环节,建立施工过程结算机制,完成一批、结算一批、拨付一批,避免资金滞留,确保资金安全。

(四)适时跟踪总结。研究开展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鼓励现代水网建设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积极创建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发挥水利局11个督导帮包组的重要作用,通过日常督导、一线督导、密集督导,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落实落地。及时总结现代水网建设经验成效,配合省水利厅适时跟踪实施效果,调度会商建设进展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估,开展评价指导,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整改问题,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县(市、区),择优推荐争取省级水利建设督查激励,在项目申报及争取国家及省级政策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推荐支持。

《山东省聊城市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解读

一、起草背景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贯彻落实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和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按照《山东省水利厅关于做好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全面提升现代水网综合效益的意见>的通知》《聊城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山东省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聊城市示范区创建方案》等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建设,完善市级水网格局,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探索积累现代水网建设可借鉴、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制定本建设方案。

二、主要依据

2022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国家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方案(2023-2025)》(鲁政字〔2022〕248号)。

三、编制过程

为加快推进山东省市级水网示范区建设,市水利局分别成立了山东省聊城市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2023-2025)编制领导专班和工作专班,确定了“建设方案”编制单位。“建设方案”锚定“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畅通、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建设目标,按照省级水网总体布局,统筹谋划市级水网“纲、目、结”,将实施“水网+”行动作为落实国家水网建设省级先导区和“六个新聊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形成“三网四带”现代水网建设发展格局,提升现代水网融合功能和综合效益,为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支撑和水资源保障。

四、主要内容

“建设方案”十二章节,主要包括总体要求、重点突破方向及保障措施三大部分内容。

(一)规划总论。提出了在现有水网建设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改革创新水网管理体制机制,到2025年,完成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任务,现代水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在八个方面打造现代水网建设的“聊城样板”。

(二)主要内容。一是聚力“水网+防洪安全”,筑牢水安全保障网。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加强中小河流综合治理、易涝区治理,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善“四河多支”的防洪减灾网,构建以河道、堤防、湖库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二是聚力“水网+民生改善”,织密水民生服务网。通过实施蓄水工程建设、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区域水系连通及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等工程,完善聊城市“五横六纵、干支互连、多水联调、城乡一体”的水资源配置利用网,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三是聚力“水网+生态环保”,构筑水生态保护网。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核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重点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等,构建形成“中心为核、骨干成廊、节点突出、融合成网”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格局,打造全域生态水网。四是、聚力“水网+乡村振兴”,建设水美乡村示范带。统筹推动现代水网和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构建沿河、环湖生态示范带;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等措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功能完整、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力争高唐县入围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五是聚力“水网+交通运输”,建设堤路结合及航运示范带。规划徒骇河、马颊河、黄河-金堤河、漳卫河、位山三干渠、彭楼干渠等沿河(渠)修建堤防管理道路,并纳入交通规划。建立水利、交通信息共享机制,配合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规划布局,省有关徒骇河、运河等通航方案,在保障防洪、供水安全前提下,为航道提供用水需求。六是聚力“水网+文化旅游”,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带。深入挖掘、丰富黄河、运河、引黄灌区等文化精神内涵,讲好治水理念、治水故事、治水人物、治水成就。发挥位山灌区、莲湖等6处国家级、1处省级水利风景区引领作用,打造水利风景区主题廊道,发展水利风景区集群。七是聚力“水网+产业发展”,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带。全方位落实“四水四定”原则,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等制度,加强重点用水单位取用水监督管理,倒逼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鼓励发展直饮水、桶装水、瓶装水、功能水等市场主体,支持发展竞争力强的天然饮用水企业。科学规范发展休闲渔业垂钓、休闲渔业餐饮等文旅业态,打造观光生态渔业基地。

(三)保障措施。一是坚持高位推动。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市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市直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推进水网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着力破解关键制约因素。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市县两级乡村振兴投资向现代水网建设倾斜;加大社会资本对水网的投入力度;调整落实重点项目的水利建设用地,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坚强的要素保障。三是强化流程管理。组织开展全市水利项目立项审批培训交流,对个别前置要件不完备的优质项目实行容缺办理,让优质水利工程尽早落地见效。四是适时跟踪总结。开展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建设,鼓励现代水网建设条件较好的县(市、区)积极创建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先行先试、发挥引领作用。

截至公示期结束,未收到群众意见或建议。


注意:

该问卷调查已结束或不在征集日期内,无法进行提交。

* 1.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