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142177号提案(关于发展黄河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答复
建议人 刘凡水 建议时间 2023-03-22
建议内容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聊城市是黄河下游重要城市,近年来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指示要求,立足于聊城的资源禀赋,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深挖“黄河元素”,将黄河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尽管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客观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高。农业特色产业质量不高,水平不够,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利用不足。农村新型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田园综合体、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刚刚起步,辐射带动不够。现代农村服务业尚处萌发阶段,一二三产未能有机融合。

二是乡村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长效管护机制不健全,与满足群众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农村投入总量不足,涉农项目财政资金拨付较慢。

三是乡村人才支撑力度不够。当下农业农村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年龄不断老化、素质不断降低,农村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普遍缺乏。

为更好扎实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持续向好形势,建议如下:

一、以地域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受地理环境与资源条件等因素影响很大,聊城市的自然禀赋基础与种植养殖传统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了先天条件。按照“一县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目标,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产业,以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为抓手,擦亮“聊·胜一筹”品牌。深化农业生产的结构性与功能性区域调整,发挥资源要素聚集的规模化效应,进而提高农产品市场谈判能力与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依托绿色、质优、安全以及兼具地方特色的农产品供给形成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带动产业发展。

二、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坚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分类施策,对基础薄弱片区实施重点治理,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和群众生活质量。通过“党建统领、协商共治”,尊重群众意愿,扎实走好群众路线,通过改善农村“路水电气房厕及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建设老百姓满意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三、以保护治理为抓手,打造黄河生态。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坚持一线工作法,全力压紧压实责任,打好“整治拳”,确保整治到位、提升到位。落实巡河制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细化责任,层层加压,切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常态化运行。积极推进河道及其支流整治和保洁、水质改善等水环境治理工作。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与节约利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加大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建设生态绿色美丽家园。

四、以招才引智为驱动,激活人才引擎。注重人才招引,持续实施“归雁兴聊”计划,汇聚一批高质量的“新农人”“兵支书”。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农村人才培训资源和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对一批有基础、有信心的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水平,加快建设一支乡土专业人才队伍。强化组织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头雁领航”工程,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专业化管理。

五、以文旅融合为引领,弘扬乡村文化。我市黄河文化底蕴深厚,沿黄村落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自然生态条件好,文化传统有特色。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机遇,发挥乡村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优势,突出“自然风光+黄河文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找准乡村振兴与经济、旅游、消费的结合点。通过盘活现有闲置房屋,改造提升村民房屋,打造黄河特色乡村旅游,赋予其文创休闲、民俗体验、乡村度假等多种功能,促进功能提升,同时,开发与美丽村庄发展结合的教育培训、旅游、休闲等服务性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深入挖掘优秀乡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答复时间 2023-06-19
办理类型 已解决
办理情况


刘凡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黄河生态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自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市已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对全市各级河湖实现河湖长制全覆盖。近阶段来,我市在原有河湖长制的基础上,正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压实各级河湖长责任。近年来,市河长办陆续出台了《聊城市河湖长制年度工作综合评价管理办法》《聊城市镇村级河湖长履职规范》等相关制度文件,对全市各级河湖长职责任务、履职方式、总结考核等进行详细规定。自2021年来,每年年底对全市各级河湖长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总河长和省河长制办公室。2022年以来,开展了多轮河湖长履职情况检查,重点对河湖长巡河情况、河道管护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报告市总河长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通报。2022年至今,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开展巡河巡湖63.6万人次,筑牢了守河护河第一防线。近期,市河长办计划在主汛期间,再开展一轮河湖长履职情况检查,压实河湖长防汛责任。

二、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2020年以来,每年通过人工暗访检查、无人机巡河、卫星遥感排查等方式,对全市各级河湖进行多轮排查,发现并解决了6000余项乱占、乱建、乱堆、乱采等河湖“四乱”问题,全市河湖面貌明显改善。去年,在省级及以上对黄河流域的检查中,我市是沿黄9市唯一不存在问题的市。今年计划对全市河湖开展4轮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有关县(市、区)进行整改销号,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截至目前,已完成一季度河湖“四乱”问题排查,发现并整治河湖“四乱”问题1000余项。

三、建设美丽幸福河湖。在巩固好“无违河湖”的基础上,我市全面开展美丽幸福河湖建设。通过大力开展骨干河道和县乡沟渠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整治,有效恢复了河道生态基底,极大提升了堤岸绿化景观;在人员密集区建设滨水慢行道、水文化公园、便桥、垂钓平台、亲水平台等亲水便民设施,让群众共享河湖治理成果。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37条省级示范河湖、900余条美丽幸福河湖,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今年,我市计划再创建3条以上省级示范河湖、538条美丽幸福河湖,力争年底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

下一步,市河长办将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管好“盆”、护好“水”两个主题,实施系统治理,强化日常管护,推动河湖长制工作提质增效,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我市河湖长制工作的关注,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 

 

聊城市水利局

2023年6月19日


主办单位 聊城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