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山东省水利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实施中期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水发规函字〔2023〕6 号)要求,5月份以来,聊城市水利局组织各县(市区)水利局、各局属单位和各业务科室对《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中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落实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价,现将各项工作任务进展及评估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评价
(一)评估背景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明确了工作重点、指明了前进方向。贯彻新时期治水思路,水利工作要有新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要求进一步发挥水利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系统治理提出更高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供强有力的农村水利支撑和保障。实施国家节水行动,要求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目前,我市“十四五”水利发规划已实施两年多,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治水思路,按照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抓住国家和山东省建设大水网的机遇,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和保障供给格局,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布局,优化河湖生态系统保护治理格局,有效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河湖生态保护能力、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总结成绩、查找短板、发挥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按照《山东省水利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实施中期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水发规函字〔2023〕6 号)要求,对照我市编制的《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开展了规划中期评估工作。
(二)评估目的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面评估我市水利“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剖析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以更好地完成规划内容。
(三)评估方法
1、系统全面。全面评估我市水利“十四五”规划明确的任务目标推进情况。
2、突出重点。聚焦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3、远近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市水利改革发展大局,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开展评估。
(四)评估过程
1、4月底至5月下旬,开展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项目调研工作;
2、5月下旬,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山东省水利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实施中期评估方案的通知》(鲁水发规函字〔2023〕6 号)相关要求,撰写《关于实施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通知》,发送至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
3、5月底至6月中旬,组织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报送实施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进展情况;
4、6月中旬至6月底,根据调研情况及各单位报送材料,撰写《聊城市“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实施中期评估报告。
二、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
(一)主要目标指标完成情况
1.节水供水方面
一是完成水资源管理各项控制目标。2022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5%(省控目标为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9.5%(省控目标为4%),非常规水利用量为0.87亿立方米(省控目标为0.75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 0.6372,全市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均达到省下达控制目标要求。
二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节水载体建设覆盖面越来越广。2021年东阿、阳谷顺利通过水利部县域节水型社会现场复核并正式命名。2022年,我市莘县、茌平区顺利通过水利部县域节水型社会现场复核并命名,冠县通过省水利厅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审核,并完成公示。全市已有57家节水型单位通过市级验收。市城区水文中心建设了聊城市节水教育基地,被省水利厅命名为山东省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并对市节水教育基地进行提标升级。目前,全市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建成率100%。
三是全面加强非常规水利用。为加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我市积极引导再生水利用。2021年全市再生水利用量为7046.56万m3。非常规水利用量占比由2020年的3.7%提高到2021年的4.3%。2022年全市非常规水利用量达到8670万方。2022年印发《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全市非常规水配置不少于9000万立方米,配置领域主要用于工业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和城市杂用水。2023年,我市印发《2023年度聊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要点》,统筹编制聊城市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出台《聊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
2.防洪减灾方面
一是实施徒骇河、马颊河防洪治理,完成河道清淤120公里,建设214座支流涵闸、68座跨河生产桥、5座中型节制闸,极大提升河道防洪和调蓄水能力,有力夯实防汛减灾工程基础。
二是实施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1.54亿元,建设过程中,重点考虑镇、村级灌排两用河道治理,共疏浚治理渠道4980公里、建设桥梁2177座、涵闸等水工建筑物1257座、有效提高了引黄灌溉和河道排涝能力。
三是扎实开展工程设施排查治理,近三年累计完成水毁工程项目修复322处。
四是大力实施漳卫河马颊河和金堤河徒骇河引调水工程。2022年主汛期前已实施完成漳卫河、金堤河两项分洪应急度汛工程,总投资6100万元。
3.水生态保护方面
一是扎实推进机井封(停)工作。2021年以来,全市共封填(停)348眼,其中浅层机井187眼,深层机井161眼,共压采水量3200万立方米,其中压采浅层地下水825万立方米,深层地下水2375万立方米,全市地下水超采量进一步减少,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已降至1220万立方米,预计2024年底深层地下水全部压采。
二是水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深层承压水超采量全部压减,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基本消除,地下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平水年份基本实现全市地下水采补平衡;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全市水土保持率达到95.05%;重要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目标基本确定、生态流量(水量)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等重点河流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程度显著提高,重点河段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改革创新方面。
发挥改革创新驱动作用,全面深化水利重点领域改革,增强管水节水护水内生动力,全面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以全市水利工作“四争工作清单”“攻坚和创新课题清单”为抓手,凝心聚力打造现代水网建设样板,总结提炼典型经验做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依法治水管水已全面提升,水利科技创新实现突破,水利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本构建了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水利治理体制机制。
(二)重大任务及重点工程推进情况
1.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一是加强水资源调蓄利用。按照“科学利用雨洪水、控制开采地下水、高效利用黄河水、积极引用长江水、鼓励采用非常规水”的思路,加强水资源调蓄利用,通过保障用水量、保护水质、提高水效,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漳卫河马颊河、金堤河徒骇河等一批引调水工程,加强互联互通,挖潜雨洪水资源。2022年以来实施了金堤河徒骇河引调水工程、阿县赵牛河引调水工程、聊城市马颊河防洪治理工程、聊城市徒骇河蓄排引调水能力提升工程和漳卫河马颊河引调水工程5个项目,目前项目正有序推进。
二是坚持节水优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深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积极开展节水型公共机构、居民小区等节水载体创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农业、工业、城镇等行业共同节水,努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三是大力推进节水型灌区建设。我市位山灌区获评水利部、国家发改委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2021年我市组织位山灌区申报国家节水型灌区,顺利通过省级初审,被推荐至水利部。2022年持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力度,位山灌区获评第二批灌区水效领跑者和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全年建设高标准农田64万亩,同步发展高效节水灌溉19万亩。
2.完善供水保障体系,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一是开展聊城市现代水网规划编制工作。以“五横六纵”为骨架,以“50年一遇”为标准,构建“防洪排涝与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现代水系布局。规划经多次修改完善,组织专家评审及合法性审查等工作,于2022年12月6日,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12月14日,以聊政字﹝2022﹞30号文件正式印发。构建了“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现代水网体系,提高全市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了坚实水利支撑。
二是积极开展水权交易,盘活水资源闲置指标。2022年制定出台《聊城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试行)》,为培育水泉交易市场,发挥了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2022年10月28日,大唐临清热电公司与临清运河热电公司水资源使用权在中国水权交易所平台成功交易,交易水量160万立方米、金额24万元,是我市历史首例水权交易。目前,我市正积极落实《聊城市水权交易实施办法(试行)》,积极推进将未利用的长江水等用水指标进行交易,努力破解水量指标结余与短缺、引水工程布局与承诺用水不相匹配的困局,盘活长江水资源等闲置用水指标。
三是探索地下水库建设,促进水资源丰蓄枯用。莘县、冠县、临清、高唐县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已达临界状态。目前,正在以上区域积极探索地下水库建设,地下水库建设可充分利用黄河故道的自然地形及地质条件的优势,通过拦蓄和调节地下水流,利用巨大储水空间,遵循“以丰补欠”的原则,在丰水期积极蓄积水资源以备枯水期调蓄使用。
四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将原计划在“十四五”期间陆续解决的基础设施薄弱、跑冒滴漏和管理层级多等问题,集中在2023年上半年解决,确保完成全市2378个村庄村级管网升级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同监管”六同目标,巩固全市农村饮水安全成果。
3.实施防洪巩固提升, 提高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一是实施黄河下游(聊城段)“十四五”防洪工程及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漳卫河等骨干河道治理。有力提升了全市防洪减灾和水安全保障能力,特别是消除了漳卫河、金堤河等2条跨省河道因洪峰过境流量大、超警戒水位运行历时长,给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严重威胁。
二是加强中小河流治理。2021年以来,先后实施了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总投6.38亿元,截至6月30日,已累计完成投资2.67亿元。预计2023年底前可完成56.8km治理任务。工程实施将有效解决部分中小河流防洪不达标、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
三是实施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完成5座节制闸除险加固、新建节制闸一座。6座节制闸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1.21亿元,于2021年11月开工,2022年5月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2年12月完成建设任务;新建朱庄节制闸工程总投资3395万元,于2021年11月开工,2022年12月完成建设任务。
4.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一是实施位山灌区引黄泥沙治理与生态修复保护工程。目前,项目已按投资规模分两年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3.2087亿元,主要结合位山灌区农业节水工程和位山灌区现代化改造完成灌区骨干渠道节点绿化及堤防提升等建设内容。
二是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全市地下水超采量进一步减少,目前,深层地下水开采量已降至1220万立方米,预计2024年底深层地下水全部压采。同时,积极实施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2021年投资1.15亿元完成茌平区、临清市、冠县3个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2022年投资1.5亿元完成茌平区、临清市、东阿县3个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2023年投资5000万元实施阳谷县、高唐县2个国家地下水超采治理项目,截至6月30日,2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75万元,预计年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三是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开展东阿县位山灌区沉沙池片区治理、阳谷县陶城铺沉沙池风沙片区治理、临清市彭楼灌区干渠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高唐县清平镇黄河故道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工程等四个省级水土保持治理重点工程,以及东阿县刘集镇风沙片综合治理小流域和冠县新二干渠小流域等两条市级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任务,共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41.26km²(其中2021年度完成20.64km²、2022年度完成20.62km²)。2023年,全市计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0km²,目前已完成治理面积14km²,全市在建东阿、临清两条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
四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2021年,全面完成新一轮河湖“一河(湖)一策”综合整治方案编制。围绕3年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目标,全面查清全市各级河湖现状问题,修订“一河(湖)一策”,明确总体目标、任务清单、责任清单,为各级河湖长履职提供依据。按照《山东省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河湖健康档案工作方案》中两年完成普查名录内河湖健康评价的目标要求,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60条河湖健康评价任务,目前正在进行招标相关事宜。
五是开展美丽河湖示范建设。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创建30条省级示范河湖、990余条美丽幸福河湖,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通过开展清淤疏浚、岸坡生态整治,有效恢复了河道生态基底,提升了堤岸绿化景观;在人员密集区建设亲水便民设施,让群众共享河湖治理成果。
5.夯实农村水利基础,支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一是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近年来,我市投资12.2亿元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攻坚战,按照“平原水库供水为主、优质地下水供水为辅”的思路,充分利用我市平原水库和沿黄河地区优质地下水,实施水源置换工程。农村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极大提高,在规模化程度、水质达标率、公司化运行等方面位居全省前列。聊城市的经验做法荣登水利部农村饮水“红榜”,得到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原部长陈雷同志的高度评价。目前,全市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490余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8.5%以上,城乡供水一体化率98%以上,均高于省级要求。
二是做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指标管控。“十四五”以来,持续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强化灌区农业用水管理,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聊城市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72,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6.推进数字水利建设,提高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加强感知体系建设,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平。2022年,位山灌区实施立体数字化智慧灌区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全息中心、灌区标准化管理平台、692台前端感知摄像机、200公里光缆辐射及配套传输设备、LED信息发布、车载管理系统等内容,实现对位山骨干渠道重要节点位置、涉水案件多发地点视频监控,依托网格化管理方式,通过日常巡检、事件调度、工程监管、智能考核等功能,对相关事件发现、调度、处理、归档等业务流程数字化,提高了灌区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是健全数字水利保障体系。为强化网络安全责任落实,保障位山灌区网络安全,采购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日志审计、堡垒机、数据库审计、入侵检测防御、漏洞扫描、认证系统、渗透测试服务等网络安全设备,并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构建了集管控、防护、检 测、响应、恢复、可信验证等于一体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三是推进数字河湖建设。强化数字水利建设,提升减灾救灾信息化水平。升级优化数字水利“一张图”。目前,平台覆盖全市1500余条河流,汇集雨水情监测点、物资仓库、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数据信息850余项,并可随时随地查看雨水情、工情,接收预警信息,全面提高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同时加强与应急、气象、水文、城管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实现防汛关口前移,赢得防御先机。
7.加强水利管理,提升水利治理能力
一是加强水利法治建设。2021年印发《聊城市水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实施方案》,对各县市区水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监督检查,重点推动水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完善工作,有效推动了全市水行政执法效能提升。2022年组织开展防汛保安执法专项行动,印发《聊城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了全市地下水超采治理专项执法行动。2023年拟出台《聊城市河道管理办法》,截至6月30日,聊城市司法局已组织召开《聊城市河道管理办法(草案送审稿)》立法论证会。下一步,市水利局将在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认真梳理专家和各单位的意见建议,审慎论证、精致打磨,进一步修改完善,推动地方立法尽快出台。
二是加强涉水事务监管。为强化水利行业监管,履行水利监督职责,规范水利监督行为,2021年1月21日发布《聊城市水利监督实施办法(试行)》。就水利监督范围和事项、机构及职责、监督方式、监督程序、监督检查计划、监督检查人员、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旨在切实加强我市水利行业领域监督管理,提升监督工作效能。
三是强化水资源监管,加强取用水监管。将全市重点用水单位纳入市级重点监控名录,与国家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强化节水用水监督管理。目前,全市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建成率100%。
四是强化水土保持监管。坚持把实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作为落实水利行业强监管的重要手段,按照“提前介入、主动作为、全程管控、跟踪落实”原则,加强对批复后水土保持方案实施情况的事中监管。按照工作台账和时间节点,加大跟踪检查力度,通过遥感监管、现场检查、书面检查、“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建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
五是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为深入贯彻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要求,高质量推进水利工程“补短板”建设,积极推进水利标准化工地建设,通过“党建进工地、智慧工地”等多个场景展现领先标准,尤其是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无关人员进场人脸识别抓拍、围墙翻越报警、未佩戴安全帽报警、高温预警等。
8.深化水利改革创新,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深化水利“放管服”改革及“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按照“应放尽放”的目标要求,做好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的摸底清理、论证及取消或下放工作;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加大明查暗访、重点监管、失信惩戒等力度,抓好已取消或下放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统一标准、简化程序。优化水利部行政审批办理窗口流程和服务,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比例,推进水利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力争达到“最多跑一次”。
二是深化水资源价税改革。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用税收杠杆调节用水需求,健全补偿成本、合理盈利、激励节水的水价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建立健全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补偿成本的水价形成机制。落实城镇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培育和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推进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高水资源在社会、经济、环境中的配置效益。
三是创新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咨询服务,积极探索水利工程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深化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改革,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依法赋予招标人资格预审权和定标权,实施技术、质量、安全、价格、信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评价,防止恶意低价中标。健全材料、人工等价格涨跌风险分担机制。建立健全分级负责、分类管理、集约管理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机制,创新管护模式,积极培育维修养护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造一批运行管理创新示范项目,逐步实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市场化、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
9.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持续强化水利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三个必须”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水利生产经营单位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推动属地、行业监管责任落实。健全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健全完善预案管理体系,强化预案的制修订、备案、宣教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健全完善标准化体系,强化动态管理,健全标准化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标准化创建水平。
三、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弱项短板,建设任务繁重。聊城市经过多年水利建设,水利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相对现代水网要求,仍然存在水资源配置格局不完善、防洪减灾弱项多、水生态环境恢复难、智慧水利刚起步等较多短板弱项,需要统筹谋划、持续发力加以解决。
(二)受政策及形势影响,部分项目不能按正常计划推进。近年来,在新冠疫情持续导致经济下行的态势下,将水利项目纳入专项债券的重点支持范围,而政府专项债券主要投向有一定收益的项目。我市水利项目多为基础设施工程,投资规模大、公益性强、经济效益低,在专项债资金申请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落实不确定性较大,同时,债券发行不及时影响部分项目发布招标公告,影响项目进度推进。以上制约因素的存在,致使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开展不能按照既定计划推进。如我市漳卫河聊城段防洪治理项目,两次提报专项债均未能通过发改部门审核,导致上级补助资金无法落实到位。
(三)地方财力紧张,落实配套资金困难。按照目前国家和省对聊城市水利项目补助政策,河道防洪治理项目需地方配套约60%、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需地方配套约48.33%、新建节制闸(坝)工程需地方配套约80%、水毁工程修复几乎100%由地方承担。聊城地处山东西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市县财政普遍困难,一些省以上补助比例偏低的项目,市县无力承担配套资金,从而影响项目推进的积极性。
(四)投资计划下达推迟,影响项目正常推进。按照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工程招投标并开工建设的前提是取得前期手续批复,并落实建设资金。我市彭楼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马颊河防洪治理工程,因国家尚未下达年度投资计划,施工招标工作推进困难。资金落实滞后,但要求项目建设提前开工,导致项目建设管理不够规范。
(五)水利重点任务涉及面广量大,统筹协调部门多。水利改革发展重点任务涉及水利、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建、农业、林业等多领域、多部门,推进中统筹协调事项多,需各部门协同发力推进规划任务落地实施。
四、后续推进规划实施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重点项目落地开工。一是加大项目储备工作力度。结合中央、省水利投资重点支持方向,统筹做好项目谋划储备。根据项目轻重缓急,结合地方投资能力和财政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年度工作任务和项目推进清单。二是加强项目前期论证研究。严格项目规划选址、可行性研究、资金筹措方案等论证,确保建设规模合理、技术方案可行,符合有关建设标准和设计规范。三是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加强和有关部门间协调配合,依法合规推进项目前置要件审批。四是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对接财政部门,主动应对项目投资计划未下达和债券资金未到位的不利情况,采取“预招标”的方式尽快启动招标程序,破解项目进度与资金支付矛盾难题,积极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形成实物工程量。
(二)建议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调配合。建立部门间协作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和突出矛盾。各部门和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水利用地、移民征迁、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措施,落实职责,积极推动水利改革发展。
(三)建议结合政策部署,提高水利项目补助比例和范围。近年来,结合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水利局积极谋划黄河流域相关重点项目,并通过多个途径向上争取提报,我市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治理已纳入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规划,但截至目前尚未获得过黄河流域相关激励或补助。建议按照国家政策调整和省水利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上补助水利项目的覆盖范围,同时对骨干河道、重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大中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项目,提高补助标准。
(四)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水利领域适用范围。努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水利建设项目的支持,是解决我市水利建设项目融资难题的突破口和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的强心剂。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建设对稳投资、扩内需的作用,同时为满足地方水利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需求,建议国家和省适当扩大水利工程专项债券资金使用范围,将防洪减灾类工程列为专项债支持重点。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