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

为推进全社会节水,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聊城市水利局组织起草了《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现将实施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自2024514日至2024613日。公示期间如对《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有意见或建议,请将具体意见以邮件方式或通过本页面“意见提交”栏目向市水利局反映。

联系电话:0635-8219016

电子信箱:lcssljszyk@lc.shandong.cn

聊城市水利局

2024年5月14日

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

先行区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目录

前言

一、基本情况

二、指导思想

三、基本原则

四、发展定位

(一)高效节水样板区

(二)数字孪生灌区样板区

(三)节水产业集聚区

(四)节水科技创新样板区

(五)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样板区

(六)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区

(七)节水宣教文旅样板区

五、总体目标

六、重点任务

(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二)农业农村节水增效

(三)工业节水减排

(四)城镇生活节水降损

(五)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

(六)“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

(八)节水宣教文旅打造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落实责任分工

(三)加大节水投入

(四)强化科技支撑

(五)加大宣传力度


前言

1. 国家做出顶层设计,要求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节水工作做出重要论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节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新发展阶段,更应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印发《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提出“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加快节水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国家海水利用创新示范基地和节水型社会创新试点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

2024年水利系统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启动实施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实施“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制订标准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评价机制,择优选择一批县(区)高标准开展试点。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指导相关县(区)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审查审批,高标准开展示范建设,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2. 水资源形势日趋严峻,亟需提升用水效率

我国人多水少、人多地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不匹配,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m3,以全球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20%的人口,人均水资源量仅有2200立方米左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其中,山东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3位。聊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99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0%,为典型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

3. 聊城节水工作基础扎实,高质量发展氛围浓厚

近年来,聊城市坚定不移践行十六字治水思路,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加持续地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全市水资源“保增量 节存量 控变量”,坚持做好水资源总量控制、农村供水安全、调水管理、水资源集约节约等工作,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了“引水蓄水、供水排水、节水管水”等一系列水文章。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和水网建设,从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深度节水控水,在生产用水、生态补水等多个领域推动再生水利用,打造“再生水”的循环利用发展模式,助力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2022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至0.6372;全市万元GDP用水量64.25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7m3;全市再生水利用量8760万立方米;全市用水量1万m3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同时,为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示范带动全社会节约用水,建成了聊城城区水文中心、临清市张官屯水库两处省级节水教育基地,在聊城大学建设了大学生节水教育基地。

4.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性高

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作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重大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3年8月,聊城市副市长张建军组织召开了“四水四定”座谈会,提出以“位山先行、工程先行、中水利用先行”,衔接聊城水网规划,推动落实“四水四定”,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聊城市水利局成立了“落实‘四水四定’推动节水产业发展方案工作专班”,工作专班主要负责研究聊城市水资源现状和“四水四定”的深刻内涵,熟悉节水及节水产业,衔接现代水网规划,制定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综上所述,聊城市创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积极性高,基础性好,代表性强。在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上,形成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典型,打造全省乃至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聊城样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深挖全流域节水潜力,大力提升全流域用水效率,为推进全社会节水,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特编制《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以“高效节水样板区”、“数字孪生灌区样板区”、“节水产业集聚区”、“节水科技创新样板区”、“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样板区”、“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区”、“节水宣教文旅样板区”七区为发展定位,通过实施“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农业农村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生活节水降损”、“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节水宣教文旅打造”八大任务,在新形势下将聊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的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一、基本情况

(一)市情水情

1. 区域概况

聊城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西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西部靠卫运河与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南部和东南部隔金堤河、黄河与河南省及山东省的济宁市、泰安市、济南市为邻,北部和东北部与德州市接壤。地处东经115°16′-116°32′和北纬35°47′-37°02′之间,东西直距114 km,南北直距138 km,总面积8715 km2,人口650万。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茌平区、高唐县8个县(市、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3个市属开发区。聊城以中国“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而著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目前,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与连接东西的邯济铁路在境内交汇,济聊馆、东吕、青银、青兰、德上、高东、莘南等高速穿境而过,实现了县县通高速;济郑高铁已建成通车,雄商高铁已开工建设,聊城机场加快推进,聊城正阔步迈向高铁时代、航空时代,将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2. 水利基础设施现状

聊城市分属黄河、海河流域。其中黄河、金堤河属于黄河流域,徒骇河、马颊河和卫河、卫运河属于海河流域。全市河流密集,水系众多。流域面积5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59条,其中3000 km2以上的河流5条,200-3000 km2河流16条,100-200 km2河流18条,50-100 km2河流20条,50 km2以上河流总长度1915.08 km。

聊城市共有4个大型灌区,分别是位山灌区、彭楼灌区、陶城铺灌区和郭口灌区;有11个中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临清市、冠县、莘县、茌平区及高唐县。灌区内干支渠系纵横,闸泵众多,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灌排工程体系。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鲁北输水工程纵穿聊城,境内输水河道长110 km,工程沿线桥、闸、倒虹、渡槽等各类建筑物305座。全市现状过闸流量1 m3/s及以上水闸737座,橡胶坝4座。中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约1.8亿m3。主要湖泊有东昌湖、双海湖等6处。机井约13.39万眼。

3. 水资源禀赋

全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560.6 mm,属于山东省16个地市中降水量最少的市。多年平均当地水资源总量11.86亿m3,水资源可利用量10.80亿m3。外调客水主要是黄河水和长江水,每年全市黄河水量指标为7.92亿m3,一期引江水量为1.79亿m3。

全市水资源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水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市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0.4‰左右,但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却分别占全国的4.6‰、3.9‰、3.7‰左右,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全市人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199 m3,仅占全省人均当地水资源量的63%,不足全国人均水平(2200 m3)的1/1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1000 m3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 m3的水资源危机地区;亩均当地水资源占有量152 m3,仅占全省亩均当地水资源量的56%。二是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由于降水、地形、植被、地质等条件的差异,造成水资源在地域上分布也不平衡,东南部相对丰富,西北部相对贫乏。三是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连丰、连枯、旱涝急转是全市水资源年际变化的主要特征,历年降水量最大1051.8毫米(1960年),最小283.6毫米(2005年),极值比达3.7;全年降水量的3/4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8月份,甚至集中在一到两次特大暴雨洪水期间。年际年内变化剧烈的自然特点是造成我市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也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了很大困难。

4. 国民与社会经济发展

截至2022年末,市常住人口590.2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4.84%。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779.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044.48亿元,比上年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335.26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7:49调整为14:38:48。

(二)节水成效

1. 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

2020-2022年,全市用水量分别为18.7亿m3、16.2亿m3、17.85亿m3;全市万元GDP用水量分别为80.73 m3、61.39 m3、64.25 m3,下降率20.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6364提高至0.6372。全市各项水资源管理控制均达到山东省下达控制目标要求。

2. 聚焦重点领域,监督管理增强

重点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取水户、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节水型社会建设等开展监督检查工作。2020年,将20户工业用水单位,2户农业灌区纳入重点监控用水单位;2021年,新增1户工业用水单位;2022年,新增3户工业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截至目前共有26户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全市不断增强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管理,平均综合漏损率由9%下降至8.5%以内,全市用水量1万m3及以上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单位,计划用水覆盖率达到100%。

3. 主张立法先行,制度持续跟进

2020年,印发《聊城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聊水节〔2020〕3号);2021年,制定了《聊城市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整改提升实施方案》(聊水资函字〔2021〕6号);2022年,通过了《2022年聊城市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工作要点》和《2022年度聊城市深度节水控水工作任务清单》,启动《聊城市再生水利用规划》和《聊城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编制工作,发布了《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通知》《聊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要点》《聊城市水资源治理推进工作方案》等配套措施文件,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3年,聊城市印发了《聊城市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办法》,为聊城市黄河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提供指南。

4. 节水载体扩大,建设全面推进

2020年底,聊城市共录入节水型工业企业99个、节水型生活服务业10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35个,位山、郭口两处大型灌区和冠县乜村、临清任官屯、高唐王浩沟引河三处重点中型灌区实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2021年底,聊城市共录入节水型工业企业133个、节水型生活服务业169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88个、节水型农业灌区1个,实施了位山、彭楼、陶城铺、郭口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位山灌区被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被山东省水利厅等12家单位评为“山东省节水标杆单位”;2022年,全市国家、省、市三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中高耗水行业全部建成节水型企业。位山灌区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全国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试点。

5. 传统宣传模式力度加大,新媒体宣传创新

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和“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为抓手,加大传统宣传模式力度,创新新媒体宣传效果。利用新媒体平台和城区电子屏幕宣传水日水周活动、节水法规政策,编印“珍惜水、节约水—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节约用水法律法规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发放“爱水公益口罩”。在全市135个乡镇(街道)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小区、村庄、机关事业单位张贴“坚持节水优先、强化地下水管理”宣传单页,每个乡镇不少于500张,每个城区办事处不少于900张,营造了全民节水良好氛围。聊城市推送的《“节水在身边”职工节水志愿活动》,被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中国水利报社评为2022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优秀活动。聊城市节水创意作品和中小学节水征文征集活动获得2023年“节水中国 你我同行”联合行动优秀活动。

(三)节水潜力

2022年,聊城市全市用水量为17.85亿m3,用水结构中农业、工业、生活、生态分别所占比例分别为77.9%、10.1%、9.3%、2.7%,农业还有很大的节水潜力。目前,聊城市生活用水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5%,数值偏高;工业节水潜力较先进值6.5 m3/万元有一定的差距;建筑业、第三产业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但较先进水平还有距离,工业、生活、生态均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

1. 生活节水潜力

2022年市居民生活用水总量14206万m3,供水管网漏损率为8.5%,数值偏高,较先进值还有一定差距,供水管网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预测聊城市生活供水管网2025年节水潜力为377.2万m3。

2. 工业节水潜力

2022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0.7 m3,比2020年下降16.3%,较先进值6.5m³/万元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定的节水潜力。2021年,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9%,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2%。预测聊城市工业2025年节水潜力为2057万m3。

3. 农业节水潜力

2022年聊城市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6372,距离先进值还有差距,聊城市农业用水占用比例特别大,农业节水还有很大的节水潜力,预测聊城市农业2025年节水潜力为2646.5万m³。

4. 建筑业和第三产业节水潜力

聊城市建筑业、第三产业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但较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具有一定的节水潜力。预测2025年节水潜力为350万m3。

经测算,到2025年聊城市节水潜力为5430.7万m3。

(四)存在问题

目前,我市节水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浪费、节水投资落实不够,节水工作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有待完善等方面。总体来看,开展节水工作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节水制度体系与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相适应

一是节水工作管理体制局布地区存在分割现象,涉水事务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如负责再生水的规划、建设和归口管理及日常管理职责界定不清,还存在市直部门管理与区属管理的界定不清等问题,导致优化配置效能不高。田间工程由农业部门管理,试验成果落地到田间还有一定跨度,不便于农业节水成果转化,部门间的协作能力还有待提高,节水型社会统一规划与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已发布的定额标准尚未涵盖到用水管理的各个环节,覆盖面不够全面,与定额管理相对应的区域用水总量管理尚未完全实现。

2.水利基础设施配套缺乏资金支持

目前,位山灌区骨干渠道设施配套率较高,其中市管渠道衬砌率达到98%以上,但末级渠系配套率不足,县管分干渠及以下渠道衬砌率不足30%。另外,早期改造的干渠工程也已运行十多年,受限当时条件,工程建设标准低,资金投入不足,有效管理维护不足,带病运行突出,甚至有些已报废却无资金修复,急需重建或提升。此外,位山灌区被列入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灌区,但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建设投资大,运行管理维护成本高,没有明确上级投资计划,单纯依靠地方财政难度较大。

3. 节水市场调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本土的节水服务企业普遍存在体量较小、产值较低、品牌效应不强、市场影响力有限的问题。这些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尚未形成,也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此外,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水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建立,水价作为经济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节水服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活力和创新力,制约了整个节水型社会的健康发展。

4.投入机制尚不健全

国家财政层面投入分散、投入较少。现行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难以充分引导吸纳社会资金,从而制约了节水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此外,水资源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产业布局、园区开发、城市建设等尚未充分考虑水资源、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尚未落到实处。

5. 行业用水结构尚需优化完善

聊城市行业用水结构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从全市用水结构看,2021年,农业、工业、生活、生态所占比例分别为76.13%、10.7%、10.02%、3.15%,比山东省农业用水量占比高21.03%,比全国农业用水量占比高14.63%。各行政分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比例在60%-85%之间,占比超过82%的县(市、区)超过62.5%,农业用水占比较大的地区有东阿县、高唐县,农业用水量占比高达85%。工业用水量占比较低的地区为莘县和冠县,分别为2.2%和2%,62.5%的县(市、区)工业用水结构占比范围为2%-5%,工业、农业用水结构尚需优化完善。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抓手,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聚焦重点行业,提升节水能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基本原则

节水优先、统筹推进。坚持“开源”和“节流”并重,聚焦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推进全社会各领域节水,积极培育节水标杆,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充分利用拦蓄雨洪资源、非常规水源,推动科学治水护水。在区域发展、城镇化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发展规模、布局优化倒逼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夯实基础、重点突破。持续推进节水基础设施完善和节水监管能力提升,夯实节水基础,实施重大节水控水工程,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节水突破,全面提升全市节水能力。坚持把节水与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相结合,形成有利于生产的节水模式和消费模式,以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科技引领。健全完善节水政策制度规范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不断增强节水内生动力。强化科技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开展节水产品技术、工艺装备研究和推广,加快成果转化,逐步实现节水产业规模化、集约化。

政府主导、创新运营。落实各级政府节约用水工作主体责任,健全完善节约用水工作协调机制,落实相关节水措施。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金融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供水项目建设运营。培育发展水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促进水资源从低效益领域向高效益领域流转。

四、发展定位

(一)高效节水样板区

聚焦农业和工业,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不增水,打造农业节水灌溉试点。积极推动工业节水减排,推进重点行业废水循环利用,创建工业节水标杆单位。全力推进城镇生活节水降损,大力推进节水载体建设,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

(二)数字孪生灌区样板区

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位山灌区三干渠调度智能化应用为主线,在灌区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立体感知、自控控制、支撑保障和智能应用体系,以提升旱情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输沙调淤能力为突破口,突出黄河引水约束条件下灌区旱情预报预警、水沙调配预演预案等业务中的应用,建成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灌区管理平台,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节水产业集聚区

以节水型产业为主导,聚焦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废水处理、非常规水源利用、合同节水管理、生活节水器具、管网漏损控制等领域,通过制定和完善本市集群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吸引节水企业入驻聊城,提升节水企业产业集群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水平。

(四)节水科技创新样板区

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的“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布局,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科技链、金融链‘六链’融合,建设节水技术创新平台,实施节水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开展重点领域先进节水技术研发和样板展示。

(五)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样板区

全面推进再生水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雨水资源化利用。积极创建国家污水资源化利用样板城市,打造“再生水循环链”试点。加强雨水集蓄利用,依托雨水收集存储工程,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

(六)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区

大力推进政策制度改革,通过深化水价机制改革,强化对节水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推动水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导向,创新市场运营机制,激发节水市场活力,打造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区。

(七)节水宣教文旅样板区

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发挥融媒体矩阵优势,创新节水科普宣教形式,把位山灌区、莲湖风景区等建设成为集节水科普教育、节水文化宣传普及、节水技术传承于一体的宣教文旅试点,加大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助力形成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风尚,打造节水宣教文旅样板区。

五、总体目标

到2025年,初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机制,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2%;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定在0.637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9%以内,城市建成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利用总量达到1.1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

到2030年,实现“节水之城”和“绿水之城”的“双水之城”远景目标,通过持续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聊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在构建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上做表率。

表1 聊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指标

类别

主要指标

单位

2025年

备注

综合用水

用水总量

亿立方米

20.1

约束性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22

约束性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

%

100

约束性

农业用水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0.6376

约束性

工业用水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

%

12

约束性

规模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94

约束性

城镇生活用水

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

%

7.9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节水器具普及率

%

100

约束性

非常规水源利用

非常规水利用量

亿立方米

1.1

约束性

城市再生水利用率

%

55

约束性

六、重点任务

结合聊城市实际,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农业农村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生活节水降损、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节水宣教文旅打造八大任务,细化了三十二项具体举措。

表2 重点任务明细表

重点任务

序号

具体举措

实施内容

(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1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

把水资源作为城镇规划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布局、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合理确定灌溉规模,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盲目上马

2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规划期及年度用水总量、用水强度管控指标体系,制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强化用水定额标准在相关规划编制、节水评价、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方面的约束作用

3

严格用水过程管理

科学划定水资源管理分区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落实少量用水依据,全面推广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全面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等用水量的统计管理

(二)农业农村节水增效

4

推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到2025年,位山、彭楼、郭口、陶城铺4处大型灌区,仲子庙、刘桥西引河、班庄3处中型灌区完成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

5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灌区

到2025年,完成位山灌区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区域建设

6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

到2025年,改造提升85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60万亩

7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提倡适水种养模式,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

8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实施农村集中供水管网节水改造,推行农村生活取用水计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完成83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三)工业节水减排

9

严控高耗水项目盲目建设

加快推动化工等高耗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到202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

10

推进重点行业废水循环利用

工业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行动,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

11

推行工业园区废水循环梯级利用

到2025年,鲁西化工工业园区,阳谷经济开发区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梯级利用

12

打造节水标杆单位

到2025年,培育10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

13

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

到2025年,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全部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

(四)城镇生活节水降损

14

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

到2025年,聊城市力争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力争临清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2个县达到省级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

15

推进节水载体建设

到2025年,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全市所有市级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50%以上县级党政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到100%。

16

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

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9%以内

17

加快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与推广

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18

推动合同节水管理

到2025年,推动10家单位开展合同节水管理

19

培育节水服务产业

到2025年,培育5家节水服务企业

(五)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

20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到2025年,60%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53万吨/天,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

21

推进集蓄雨水利用

到2025年,实现雨水的滞纳和存蓄,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六)“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

22

“政”—为“产学研用”保驾护航

到2025年,扶持阳谷县塑胶节水管材产业园、聊城水经济产业园等一批节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3

“产学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和平台、加强节水科技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24

“金”—新兴金融支撑科技创新

健全财政投入政策体系、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七)体制机制深化改革

25

深化推进水价机制改革

完成深化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持续深化城乡用水价格改革

26

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如公共污水处里)所得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对企业购置使用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规定比例抵免企业应纳税额。

27

积极推动水权交易

到2025年,农业灌区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前提下,实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提高节水效益

28

大力推广节水产品

制定节水产品认证推广应用措施

29

试点实行用水报告制度

对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农业灌区用水户、工业企业用水户和公共服务业用水户,试点实行《用水报告制度》

(八)节水宣教文旅打造

30

扩大多媒传播平台

加强节水知识传播,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31

打造节水宣教文旅载体

依托聊城市节水教育基地、位山灌区、莲湖风景区等载体,打造一批节水宣教试点,推动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32

扩大宣传力量

开展“节水大使”遴选活动,将节水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

(一)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1. 严格落实“四水四定”

把水资源作为城镇规划建设、区域资源开发、产业结构布局、重大项目选址和审批的重要依据。强化城镇开发边界管控,推动集约高效发展,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从严控制建设引黄调蓄工程,黄河流域干支流严禁脱离实际建设人工湖、人造水景观,坚决遏制“造湖大跃进”。合理确定灌溉规模,引导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压减水资源短缺和超载地区高耗水作物规模。充分考虑水资源约束,科学引导人口流动。严格控制高耗水项目盲目上马,限制水资源短缺和超载地区新建各类开发区和发展高耗水服务行业。(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严格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

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规划期及年度用水总量、用水强度管控指标体系。制定重要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科学确定河湖生态流量水量管控指标。加快推进河湖水量分配、地下水管控,明确区域农业、工业、生活、河道外生态环境等水资源利用边界线。强化用水定额标准在相关规划编制、节水评价、取水许可管理、计划用水管理方面的约束作用。(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行政审批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

3. 严格用水过程管理

科学划定水资源管理分区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落实少量用水依据,全面推广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应用。鼓励火力发电、城市绿化、景观生态等建设项目加大非常规水使用比例。落实对年许可取用地表水50万立方米以上、取用地下水5万立方米以上的单位和个人以及调水工程、大中型灌区渠首取水口,安装取用水在线计量监测设施。落实用水统计管理要求,全面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等用水量的统计管理。(市水利局、市行政审批局牵头,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税务局配合)

(二)农业农村节水增效

4. 推动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持续推进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快建设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打造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新型生态灌区。到2025年,完成位山、彭楼、郭口、陶城铺4处大型灌区和仲子庙、刘桥西引河、班庄3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一 大中型农业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

1.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十四五”期间工程可完成治理渠道(段)23条,总长256.92公里;改(新)建及维修改造各类建筑物304座,其中水闸36座,泵站5座,输沙渠分水口门改造20座,倒虹吸5座,渡槽4座,改建桥梁39座,维修桥梁195座;完善灌溉试验站相关设施1处;新建防护栏杆28.27公里、防护网20.17公里、警示牌459套;改建管护道路5条(段),总长93.74公里。

2.彭楼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工程在灌区干渠沿线,治理范围涉及冠县、莘县等2个县。主要建设任务:(1)渠道工程,渠道衬砌28.279公里;(2)水闸工程,改建1座节制闸、3座分水闸、1座泄水闸,维修2座节制闸;(3)泵站工程,改建2座泵站;(4)桥梁工程:改建1座、维修5座生产桥。

3.郭口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1)渠道工程,总干渠维护1.6公里,支渠防渗治理11.7公里;(2)水闸、桥梁工程,改建桥梁、闸25座;(3)沉沙池改造工程,东西沉沙池改造6.8公里,外运平整弃土100余万立方米;(4)其他配套设施:骨干工程管理道路提升30公里,工程安全防护设施及亮化绿化40公里,管理所2处。

4.陶城铺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1)渠道工程,扩挖渠道24.76公里,疏浚30.6公里;(2)泵站工程,新建1座提水泵站;(3)水闸工程,改建南北干渠分水闸、节制闸以及进水闸共30座;(4)桥梁工程,新、改建桥梁56座;(5)顶管工程,建设采用顶管7处。

5.仲子庙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1)输配水工程,渠道衬砌20.35公里,16条渠道疏浚治理59.82公里;(2)水闸工程,新建节制闸2座、改建节制闸3座,维修加固节制闸1座;新(改)建分水闸13座;(3)桥梁工程:改建桥梁12座;(4)涵洞工程:新(改)建涵洞50座;(5)泵站工程:新建一体化泵站2座;(6)信息化建设工程,配套信息化中心1处,建立智能一体化闸门19处;(7)管理设施工程:仲子干渠硬化管理道路16.27公里,维修加固灌区管理房。

6.刘桥西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1)骨干输配水工程,骨干沟渠疏浚治理31.19公里,刘桥西引河、浦史沟渠道衬砌共11.30公里;(2)骨干渠(沟)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新建、改建、维修水闸16座,其中新建、改建节制闸9座,分水闸6座,维修水闸1座,新建泵站2座,其中新建灌溉提水泵站1座,排涝泵站1座,改建桥梁10座,其中改建桩基桥2座,改建盖板桥8座,新建管理道路0.624公里;(3)用水量测,安装流量计4套,其中在浦庄泵站安装管段式流量计3套,在浦史沟衬砌段安装雷达式流量计1套。

7.班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1)沟渠衬砌工程,沟渠衬砌42.63公里;(2)沟渠清淤工程,清淤沟渠长度32.025km;(3)建筑物工程,泵站工程14座,新建7座,改建2座,维修5座;水闸11座,新建3座,改建4座,维修4座,桥涵69座(钢筋砼板桥4座,管涵桥28座,盖板涵35座,穿涵1座,渡槽1座);(4)信息化工程,对许盘闸、张盘闸、胡史村闸、何仲闸、王六庄闸、桑桥闸、凤庄闸7座水闸进行信息化改造;(5)用水量测设施,在老二干渠、新二干渠、三干渠渠首各增加1座测流站;(6)管理设施工程,共新修3条4米宽混凝土管理道路,总长1.155km,维修西环闸管理院。

5. 加快建设数字孪生灌区

数字孪生灌区以物理灌区为单元、时空数据为底座、数学模型为核心、水利知识为驱动,对物理灌区全要素和建设运行全过程进行数字映射、智能模拟、前瞻预演,与物理灌区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实现对物理灌区的实时监控、发现问题、优化调度的新型基础设施。到2025年,完成位山灌区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区域建设,打造全国数字孪生灌区“聊城样板”。(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二 位山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工程

1.建设目标: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要求,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数字孪生灌区先行先试目标要求为导向,以三干渠调度智能化应用为主线,在灌区已建信息化系统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立体感知、自控控制、支撑保障和智能应用体系,以提升旱情灾害防御、水资源调配、输沙调淤能力为突破口,突出黄河引水约束条件下灌区旱情预报预警、水沙调配预演预案等业务中的应用。搭建以三干渠为核心的骨干配水调度智能化数字孪生平台。在“管理数字化、监控自动化”基础上实现重点区域的“场景可视化、调度智能化”。初步建成具备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慧灌区管理平台,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2.建设内容:按照“二区、一平台”的总体布局进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围绕灌区骨干渠道及建筑物开展全自动信息化监测控制,包括水情监测、墒情监测、气象监测、水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工程安全监测、闸门远程控制、视频监视、通信网络等。根据管理需求的迫切性、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及灌区渠系结构等要素,选择灌区沉沙池(西输沙渠及沉沙池、东输沙渠及沉沙池、东西连渠)、两条干渠(总干渠、三干渠)及灌溉试验站区域为数字孪生试点区域。同时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平台及业务应用系统。

3.预期成果:位山灌区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将在原灌区信息化系统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五大智能应用功能(旱情灾害预警预报、供需水分析预测、水资源调度预演预案、输沙调淤智能调度、联合调度监视预览),初步建成位山灌区“重点区域数字孪生工程”,推进水利工程智能化改造,实现重点区域抗旱和水资源管理与调配“四预”,使灌区预报更加精准、预警更加超前、预演更加逼真、预案更加科学。待后期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行至全灌区,最终实现全灌区供水智慧化、管理现代化,努力打造数字孪生灌区建设“位山样板”,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为聊城及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源支撑和基础保障。

6.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

以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建设为主要目标,围绕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新建与改造提升相结合,集中力量建设集中连片、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到2025年,改造提升85万亩高标准农田,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60万亩,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试点工程。(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三 高标准农田试点工程

1.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高效节水灌溉同步规划,统一实施,与地下水压采、地表水源置换、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等紧密结合、统筹安排,增加叠加效应。提高节水措施投资占比,因地制宜推广低压输水管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水肥一体化和智能控制技术,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结合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种植特点与灌溉水源情况等,按照“引黄入渠、引沙入田、沟引提灌、引黄补源、以井保丰”灌溉方针,提出引黄灌区沟渠(动力)提水灌溉区节水灌溉、引黄灌区井渠结合灌溉区节水灌溉两种灌溉形式。

2.绿色农田建设试点工程:开展绿色农田建设试点,构建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田园生态改善“四位一体”建设模式,探索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建设有机融合的路径和方式,促进区域内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

3.数字农田建设试点工程:利用数字技术,推动农田建设、生产、管护相融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优先选择数字农业基础条件较好、规模化、土地流转率高的地区,立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好、耕种好、管护好,重点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田建设管理的应用,配套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形成农田大数据集成,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建设和管理测控体系。探索建立精准种植、水肥药精准施用、农机智能作业与调度监控等决策系统,实行农田灌溉排水等田间智能作业,对工程建后管护和农田利用状况进行持续监测,提升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

4.农田灌排一体化管网试点工程:以建设、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为主要措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利用地表水,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旱涝灾害对区域粮食供给能力的影响。针对聊城市降雨集中且雨汛同期的特点,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对于强化农田排灌能力的要求,鼓励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在有条件的区域试点开展农田灌排一体化管网建设示范。通过建设灌排一体化管网系统,将农田与河道进行连接,创立“灌排一体”布局,创新“井河两用”模式,根据灌溉水源情况实现河水、井水的自由转换,实现“旱能浇、涝能排”双功能,具有节水、节地、节能、运维简易安全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因旱涝灾害造成的作物减产乃至绝产现象,促进农民实现旱涝保收,同时兼具生态效益。

5.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工程: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行动相结合。根据耕地质量监测结果,找准土壤主要障碍因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化学、生物等工程技术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优化土壤理化性状。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工程措施、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相结合,统筹土、肥、水及栽培等要素,兼顾种植制度、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等综合治理,提升耕地质量,遏制耕地退化,实现粮食高产稳产和农业绿色发展。重点推广秸秆还田、农机深耕深松、增施有机肥、配方施肥、施用土壤调理剂、客土改良质地过沙土壤等农业措施,优化土壤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

7. 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

提倡适水种养模式,推动适水种植、量水生产,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在稳定粮食产量和产能前提下,引导农民因地因水选择种植作物,鼓励发展旱作农业,合理种植低耗水作物,推广耐旱农作物新品种。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小麦种植面积,改种耐旱耐盐碱的棉花和油葵等作物,扩种马铃薯、苜蓿等耐旱作物。(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8. 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实施农村集中供水管网节水改造,做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改造提升、辅以新建等措施;推行取用水计量,推行农村供水“一户一表”建设和改造,积极推进便捷收费和信息化管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推广“生物+生态”等易维护、低成本、低能耗污水处理技术,鼓励农村污水就地就近处理回用。(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四 农村生活节水重点工程

1.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完成101处农村供水设施设备、供水管网改造提升任务。

2.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完成836个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治理任务。

(三)工业节水减排

9. 严控高耗水项目盲目建设

加快推动化工等高耗水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升级。沿黄以及水资源严重短缺和超载地区,严格控制新建、改建、扩建高耗水项目。不符合产业政策、“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规划环评、水耗等有关要求的工业项目严禁上马。已备案尚未开工的拟建高耗水项目开展重新评估,属于落后产能的已建高耗水项目坚决淘汰。到202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推进重点行业废水循环利用

严格落实工业用水定额标准,采取差别水价,加快推进企业废水深度循环利用。聚焦废水排放量大、改造条件相对成熟、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造纸、纺织、食品等行业,综合施策,开展水效对标达标,分行业推进废水循环利用。推动高耗水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升级,推进生产废水分流回用、废水处理分质回用或废水深度处理利用,不断提升用水重复利用率。到2025年,化工、钢铁、食品等高耗水行业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左右。其中,石化化工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钢铁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有色金属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纺织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1%;造纸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食品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2%。(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五 工业行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升工程

1.石化化工行业:以华泰化工、齐鲁漆业、信发化工、信发聚氯乙烯四个化工监控点为依托,推进炼油和石油化工企业含油废水、含硫废水、含碱废水、含酸废水以及其他化合物废水处理回用,加强油轮用水、油罐车清洗水、分馏塔塔顶回流罐切水、蒸汽冷凝水、锅炉排污水、机泵冷却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污水等处理回用,采取分离法、气浮法、凝聚法、生化法、吸附法、膜分离法等加强分级处理、分质利用。推进日用化工、精细化工、染料化工、农药化工等产品生产废水循环利用,根据不同废水特点分类收集、分质处理利用。加强酸性水脱硫处理回用,加强化水系统设置浓水反渗透、超滤浓水、反冲洗水回用,采取电吸附除盐技术,推进高盐废水处理回用。推广应用电化学循环水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回用、水管网漏损检测、智慧用水管控系统等废水循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降低废水排放量。到2025年,石化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

2.钢铁行业:依托汇通钢管、中正钢管等龙头企业,推进烧结废水、焦化废水、炼铁废水、炼钢废水、轧钢废水、酸洗废水等循环利用,加强直接冷却水、间接冷却水、生产废水处理系统建设,针对不同工序废水水质特点,进行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推进工序内部净环水与浊环水的串级利用和新水串级利用,加强预处理、混凝沉淀处理、气浮处理、重金属离子处理、生物处理,采用超滤、反渗透全膜法处理,实现产品水分质外供和梯级利用。推广应用高效循环用水处理、生产工艺干法半干法冷却或洗涤、高浓度有机废水回用、高盐废水减量、智慧用水等废水循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到2025年,钢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

3.有色金属行业。依托祥光铜业、中色奥博特等铜加工企业,信发集团、骏程科技、友升铝业、信通铝业、蓝天七色铝制加工企业等,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方向,化整合产业链上下游,根据废水污染程度实施清浊分流循环回用、废水处理生产回用、废水深度处理利用。优采用中和法、生物法、硫化法、铁盐除砷法、吸附法、膜分离等技术,加强有色金属废水药剂氧化法处理,推进冶炼废水循环利用。推广应用有色冶炼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高盐废水资源化处理等废水循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完善串联用水和废水分级分质回用的网络化、智能化调配系统建设。到2025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8%。

4.纺织行业:以临清三和集团、秋华纺织为核心,加强染整废水、化纤生产废水、洗毛废水循环利用,加强退浆、煮练、漂白、丝光、染色、整理等工艺废水处理回用,加强水刺工艺用水处理和循环使用。推进清浊分流生产回用和废水深度处理回用,采用臭氧化法、磁分离技术、滤布滤池过滤技术、膜处理技术等进行深度处理。大力推广洗涤水梯级利用、化纤长丝织造废水高效利用、喷水织造废水处理回用技术、印染废水膜法深度处理等废水循环利用先进装备技术工艺。到2025年,纺织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1%。

5.造纸行业:依托中冶银河、金蔡伦集团、纷美包装等企业,加强生产过程制浆废液、纸浆洗选漂水、纸机白水的循环利用。推进黑液碱回收工艺流程,推广机内白水回收处理后用于碎浆工序、配浆工序和湿部工序,采用“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工艺,反渗透出水代替新鲜水回用生产。加强造纸干燥系统尾气排放的水蒸气、冷却塔排水、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推广备料废水循环回用、低卡伯值蒸煮、多段逆流洗涤封闭筛选、氧脱木素、无元素氯或全无氯漂白、纸机用水封闭循环利用技术,推广高效沉淀过滤白水回收、漂白洗浆滤液逆流使用、高压喷淋等装备技术工艺。到2025年,造纸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2%。

6.食品行业:依托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聊城至鲜农产品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山东景阳冈酒厂等企业,加强肉类、水产品、农副产品等加工企业加工排水、原料设备洗涤水、地面冲洗水、热力冷凝水、冷却系统排水等环节废水处理回用。加强酿造行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清浊分流利用和废水处理利用,推进酿造废水厌氧消化处理及生物脱氮除磷处理,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膜分离等技术对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推动高浓度有机废水、高盐废水、发酵高浓废水等处理后用于锅炉用水或环境清洁绿化等,推进洗瓶水、发酵产物黄水、蒸馏锅底水利用、酿酒冷却水、配酒电渗析处理水利用。到2025年,食品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2%。

11. 推行工业园区废水循环梯级利用

推进现有工业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绿色高质量转型升级和循环化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坚持将再生水作为工业园区生产用水的重要水源,推动园区和企业加强内部用水管理,建立健全节约用水管理制度,完善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内企业间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梯级利用。到2025年,鲁西化工工业园区,阳谷经济开发区实现一水多用和循环梯级利用。(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六 工业园区废水循环梯级利用工程

开展工业园区排放水水质分析研究,针对性制定废水处理方案,采用厌氧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脱氮脱磷、混凝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等技术,保证废水达到回用标准,实现多途径多层次废水处理回用。

12. 打造工业节水标杆

推进节水标杆企业和园区创建工作,发挥示范引领效应,鼓励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探索建设零排水工业园区,统筹水处理及分质供水系统,进行水的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推动一批重点用水企业建设智慧用水管理系统,提升企业各环节用水效率和重复利用率。在重点行业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遴选一批废水循环利用效果明显、水效指标先进的企业,引导企业对标达标,推动废水循环利用,提高用水效率。到2025年,培育10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或园区。(市水利局牵头,市机关事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七 工业节水标杆工程

到2025年前,培育6县(市、区)的10家省级节水标杆企业,名单如下:1.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临清市);2.大唐临清热电有限公司(临清市);3.莘县华祥盐化有限公司(莘县);4.山东省莘县森源实业有限公司(莘县);5.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阳谷县);6.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东阿县);7.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唐县);8.山东泉林集团有限公司(高唐县);9.茌平信发华宇氧化铝有限公司(茌平区);10.冠县恒润热电有限公司(冠县)。

13. 积极开展水平衡测试

水平衡测试是企业加强用水科学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开展节水工作的基础。企业通过开展水平衡测试,可以摸清企业用水现状,得到企业各用水设备或工序的各种水量;查找企业用水的薄弱环节,评价用水水平;挖掘企业节水潜力,为制定节水措施和合理化用水定额提供依据;根据测试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加强用水管理,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除灌区以外,针对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中的工业企业、公共机构(如医院、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服务业单位(如学校、宾馆、餐饮、商业综合体等)等用水单位,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摸清用水现状,掌握用水水平,挖掘节水潜力,提高用水效率。到2025年,25家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全部完成水平衡测试。(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八 水平衡测试工程

到2025年前,开展9县(市、区)的25家市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水平衡测试工作,名单如下:1.临清三和纺织集团有限公司(临清市);2.临清市运河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临清市);3.临清中和纺织有限公司(临清市);4.莘县城市供热有限公司(莘县);5.莘县华祥盐化有限公司(莘县);6.山东省莘县森源实业有限公司(莘县);7.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阳谷县);8.山东金蔡伦纸业有限公司(阳谷县);9.阳谷森泉热电有限公司(阳谷县);10.阳谷新源热电有限公司(阳谷县);11.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东阿县);12.东阿华通热电有限公司(东阿县);13.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唐县);14.山东高唐热电有限公司(高唐县);15.国能高唐生物发电有限公司(高唐县);16.山东泉林集团有限公司(高唐县);17.冠县恒润热电有限公司(冠县);18.山东信发化工有限公司(茌平区);19.茌平信发聚氯乙烯有限公司(茌平区);20.山东信发华源铝业有限公司(茌平区);21.信发集团有限公司(茌平区);22.茌平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茌平区);23.希杰(聊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4.聊城大学(东昌府区);25.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府区)。

(四)城镇生活节水降损

14. 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

持续扩大城镇公共管网非居民用水户计划用水管理范围,将用水定额作为计划用水下达主要依据,严格执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适时提高水价阶梯标准。严格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特种行业用水定额,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城市绿化、道路清扫等城市杂用水优先利用非常规水。到2025年,力争创建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力争临清市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2个县达到省级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市城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推进节水载体建设

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企业、校园等各类节水载体建设,在用水产品、用水企业、灌区和公共机构中积极培育水效领跑者。到2025年,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全市所有市级党政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50%以上县级党政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节水型高校建成率达到100%。(市水利局、市机关事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教育体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6. 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

大力实施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等,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材质落后或受损失修的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直径100毫米及以上管道,鼓励采用钢管、球墨铸铁管等优质管材;直径80毫米及以下管道,鼓励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新建和改造供水管网要使用柔性接口。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推广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试点经验,实施“一户一表”改造,完善市政、绿化、消防、环卫等用水计量体系。供水企业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网检漏制度,规范工作流程,落实运行维护管理要求,严格实施绩效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推动建立精细化智能化管理平台,对供水设施运行状态和水量、水压、水质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测,精准识别管网漏损点位,进行管网压力区域智能调节,逐步提高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鼓励具有较好基础的区县申报国家公共供水管网漏损试点城市。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9%以内。(市城管局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城市供水企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7. 加快节水型用水器具普及与推广

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高节水器具使用率。城市建成区内公共建筑、公共区域、工业企业等非居民建筑必须使用节水器具,对不符合要求的制定换装计划并组织实施。出台相应补贴政策,鼓励居民小区自主开展用水器具改造,选择水效标识2级及以上的坐便器、水嘴、洗衣机、花洒等用水器具。新改扩建工程必须全部使用节水器具,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按照节水“三同时”管理的要求,在新改扩项目建设时,做到节水型器具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市城管局、东昌府区政府、茌平区政府、市属开发区管委会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8. 推动合同节水管理

在公共机构、公共建筑、高耗水工业、高耗水服务业、园林绿化等重点领域,根据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特点和实际,统筹平衡用水单位和节水服务企业之间的利益诉求,因地制宜推行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证型、费用托管型典型模式下的合同节水管理。积极开展“分享+保证”型、“托管+保证”型等混合模式及资源置换等其他模式。鼓励探索推行PPP、“合同节水+水权交易”、资源置换或综合开发等其他创新模式。联合市财政部门、国有政策性银行,落实合同节水管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符合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条件的,享受相应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优惠政策。到2025年,推动10家单位开展合同节水管理。(市水利局、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19. 培育节水服务产业

实施节水服务型企业培育计划,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等领域,着力培育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发展潜力大、融资能力强的节水服务型企业。建立全市节水服务型企业名录,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鼓励节水服务企业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加强商业和运营模式创新,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强优质节水企业梯度培育,支持节水企业集群发展,形成龙头企业+大量专业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到2025年,培育5家节水服务企业。(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九 节水服务企业培育工程

到2025年前,培育5家专业技术、融资能力强、带动能力强的专业性的节水服务企业。

1.农业节水服务企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如滴灌、喷灌、微喷灌、旋转喷灌等;(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包括渠系工程、陂塘工程、陂渠串联工程、御咸蓄淡工程、塘泊工程、圩田工程、海塘工程等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3)农业节水服务产业,包括农业节水技术咨询、节水灌溉方案设计、施工、培训等;(4)节水农业物资生产和销售,如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剂、保水剂等;(5)农业节水科研与示范,包括农业节水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究和示范推广。

2.工业节水服务企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节水设备制造业,生产节水型设备和水循环产品,包括节水型阀门、节水型喷嘴、水表和水泵等;(2)水处理和回收技术产业,主要为研发、生产和销售各种设备、材料和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水循环利用、水回用等领域,以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回收利用;(3)智能节水控制产业: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监控系统、节水节能管理系统等。

3.服务业和城镇生活节水服务企业分类为以下几个方面:(1)用水计量产业,包括智能水表和水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安装;(2)终端用水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安装,一般指水嘴、坐便器、蹲便器、淋浴器等生活用水器具;(3)水资源管理产业,包括雨水收集、地下水和水库的维护和管理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水务咨询服务,包括为政府机构、企业和居民提供用水管理技术、节水方案设计和实施咨询等,例如智慧水务等。

(五)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

20. 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

实施“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工程,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再生水回用模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加大城镇污水管网建设力度,加强老旧管网系统,完善污水收集系统,优化再生水处理工艺,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及配套管网,制定再生水利用优惠政策,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回用,优先将处理达标后的排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调配管理体系,用于工业用水、市政杂用和生态补水,积极创建国家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到2025年,60%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设施规模达到53万吨/天,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以上。(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十 城乡污水综合治理工程

1.中心城区污水管网及配套污水泵站工程:建设污水管道总长度为255公里,新建污水泵站6座。

2.城市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扩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总规模13.5万t/d;扩建污水处理厂3座,总规模8.5万t/d;高新区、东阿县、阳谷县、茌平区、高唐县、临清市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尾水湿地。

3.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提标改造7座污水处理厂,使出水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4.中心城区再生水厂新建及扩建工程:再生水厂建设规模17万t/d。

5.再生水管道建设工程:建设再生水管道172.4公里。

6.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建与提升工程:103个乡镇一镇一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41.19万t/d,配套建设污水管道。

21. 推进集蓄雨水利用

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立“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城市海绵体”,加强雨水集蓄利用,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在城市公园、居住社区、建筑、绿地、道路广场等新改扩建工程中合理推广雨水渗滞、调蓄、利用等设施,推进就地消纳、就地利用;在现有河湖水系的适当位置设置拦河坝闸,加快现有在建平原水库建设,拦蓄雨洪水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到2025年,规划建设一批雨水收集存储工程,实现雨水的滞纳和存蓄,为雨水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专栏十一 蓄水工程

1.骨干河道拦蓄工程:马颊河新建1座闫谭闸,徒骇河新建1座南镇闸,金堤河新建1座道口钢坝闸、1座明堤闸。

2.中小河流拦蓄工程:在青年河、鸿雁渠、俎店渠、西新河、周公河、七里河、唐公河、茌新河、范公河等中小河流新建12座拦河闸。

(六)“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

22. “政”—为“产学研用”保驾护航

完善节水高新技术政策扶持体系,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多角度、全链条的节水扶持政策体系。各级、各部门要针对节水工作主体实际需求,在登记注册、奖励补助、建设用地、人员编制、项目审批以及建设运营资金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支持。围绕节水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金融、院所改革、人才激励等研究制定创新性政策措施,加强政策的相互衔接及配套落实。到2025年,将阳谷县塑胶节水管材产业园、聊城水经济产业园等产业园打造成节水创新技术产业园区。(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3. “产学研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1)建设高能级创新载体和平台

建设技术创新平台,聚焦农业节水灌溉、工业节水改造领域技术与工艺创新,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强节水科技创新

加强关键节水技术协同攻关,实施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聚焦用水精准计量、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利用、污水资源处理、精准节水灌溉控制、农田氮磷污染防治等先进技术及适用设备研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科技创新攻关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产业链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等协作,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和突破,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供给能力;持续深化与发达地区的院校交流、企业合作、人才互动,促进科技政策对接、信息共享、成果转化。(市科技局、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推动与京津冀、省会经济圈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校地、校企协作和技术对接网络平台;积极对接中科院等大院大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深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拓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精准合作渠道,以联合共建研发平台等方式,推动节水科技合作项目落地;深化与聊城大学、山东省水科院、山东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合作交流,联合建设节水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实现节水科研成果在聊城转化。(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4. “金”—新兴金融支撑科技创新

(1)健全财政投入政策体系

落实激励节水载体创建、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的财政奖励政策,制定农业节水灌溉、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城镇节水降损、非常规水利用等领域的财政贴息政策,对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提供固定利率贴息,完善以财政资金为主的节水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投入渠道;推广财政科技资金直接拨付机制,加大科研投入比重,加大对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全社会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倾斜,提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支出比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完善节水项目信贷政策,将节水作为绿色金融重要的支持方向,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节水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提供金融服务,对节水项目给予贷款或增信支持,为发展节水灌溉、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节水技术与产业发展等提供中长期政策性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雨污分流管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非常规水利用、供水管网改造等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库,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因地制宜推行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非常规水开发利用等项目的建设运营。探索建立节水项目支持引导基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节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按照国家和山东省工作部署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拓宽节水项目增信方式,探索开展取用水权、项目收益权、特许经营权等纳入融资质押担保范围,切实解决从事节水服务企业融资抵押能力不足的问题。(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督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创新科技金融服务

建立科技型企业“白名单”制度和科技增信评价体系,扩大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业务规模,提高单户企业纳入风险补偿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年度余额。完善科技保险扶持政策,推进专利保险试点,鼓励保险公司向上争取政策,将相关科技保险产品落地实施,探索建立科技保险保费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督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25. 深化推进水价机制改革

(1)深化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改革

建立健全定价机制。严格按照定调价程序科学核定定价成本,合理确定盈利水平,动态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到2025年前,完成市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重新核定,鼓励有条件的水利工程实行供需双方协商定价。(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行“两部制”水价机制。对新建水利工程和具备条件的原有水利工程供水,逐步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制度。到2025年,基本水价按照补偿工程基本运行维护费用、合理偿还贷款本息的原则核定,一般不得超过综合水价的50%。(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推行区域综合水价改革。借鉴莒南、滕州、高密区域综合水价改革试点经验,选择条件成熟的区域、行业先行先试,依据本地水与外调水、地表水与地下水等不同水源供应比例,综合核定同一价格。到2025年,基本完成多水源供水区区域综合水价改革目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农业用水实行终端计量水价制度。按照经济适用、满足取用水管理和计量收费的原则,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测水、量水方式和方法,加快完善计量体系建设。新建、改扩建工程要同步建设计量设施,尚未配备计量设施的已建工程,要分期分批改造,实行农业灌溉计量水价。农业灌区终端计量水价一般按照“骨干+末级渠系”维护费核定;井灌区终端计量水价按照“原水费(直接引水或补源)+田间工程”维护费核定,维持农业水价基本稳定,确保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到2025年,全面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任务。(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分类推进农业水价改革。农业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计划)管理,定额(计划)内用水全面执行农业用水终端水价。完成农业节水改造的地区要充分利用节水腾出的空间,将农业终端水价总体提高到运行维护成本水平。坚持“多用水多付费”,对超定额(计划)用水实施累进加价制度,以定额(计划)内用水量为基准,确定阶梯用量和加价幅度,加价幅度不低于终端水价的1.5倍,促进农业节水增效。养殖业用水价格要提高到完全成本以上,引导规模养殖场加快节水改造和建设,推广节水型畜禽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到2025年,完成分类推进农业水价改革任务。(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财政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制定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办法,调动农民参与改革、实施节水的积极性。建立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的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确保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保障农户合理用水权益。建立易于操作,农户普遍接受的奖励机制,对积极推广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调整种植结构,取得明显节水成效的农业用水主体给予奖励。到2025年,建立健全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市财政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持续深化城乡用水价格改革

加大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改革力度。在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需求基础上,建立健全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到2025年,根据城镇居民阶梯水价执行情况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进一步调整城镇居民各阶梯水量、水价,保持居民用水第一阶梯价格稳定,适度拉大分档级差,基本水价按不低于1:2:4比例核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全面推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出台《聊城市城镇供水价格管理实施细则》,从严核定下达用水计划,提高加价标准。公共管网用水单位超定额(计划)用水的,除据实缴纳水费外,还应缴纳超定额(计划)加价水费,超定额(计划)的数量10%(含)以下部分,按照基本水价的1倍缴纳;超定额(计划)的数量10%至30%(含),按照基本水价的2倍缴纳;超定额(计划)的数量30%以上的部分,按照基本水价的3.5倍缴纳。到2025年,全面实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城管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对“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实行更严格的加价政策。到2025年,炼化、焦化等“两高”行业超过单位产品(产值)能源消耗限额标准或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水单位,超定额(计划)加价标准较一般用户再增加1倍。对特种用水行业用水超定额(计划)加价标准较一般用户再增加2倍以上,具体由各县(市、区)结合当地水资源稀缺程度确定。(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完善差别化水价政策。修订聊城市《关于“亩产效益”评价企业差别化价格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到2025年,将差别化水价加价行业范围扩大到所有淘汰类、限制类和“亩产效益”评价D类企业,用水价格按高于定额(计划)水价3倍标准收取,建立差别化水价纳入和退出机制,促进工业节水减排。(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建立城乡用水节约奖励制度。实行超定额(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和差别化水价形成的收入主要用于开展节约用水工作,可提取20-30%奖励节水成效突出的企业,促进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及节水技术工艺推广等。到2025年,全面实行城乡用水节约奖励制度。(市城管局、市水利局牵头,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6.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做好扩大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落实工作。对从事符合条件的节水项目(如公共污水处里)所得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政策,对企业购置使用节水专用设备的投资额按规定比例抵免企业应纳税额。企业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2008年版)》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该目录内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当年收入总额。对于取用污水处理再生水的,免征水资源税。(市税务局、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7. 积极推动水权交易

深化用水权改革方向,建立农业水价回归成本、非农用水市场调节机制。健全非常规用水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鼓励使用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积极推动农业节水灌溉、工业节水改造等领域实施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采取水权转让、收储、回购等方式进行节水量市场化交易,积极推进“合同节水+水权交易”建设。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合同节水量交易管理制度,鼓励通过国家级、流域和省级水权交易平台开展水权交易,加强对交易市场的监督管理。到2025年,农业灌区在满足区域内农业用水前提下,实行节水量跨区域、跨行业转让,提高节水效益。(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8. 大力推广节水产品

研究制定节水产品认证推广应用措施,对节水产品认证活动进行监督管理,适时公开监督检查结果。推广使用节水型坐便器、淋浴器、水嘴、净水机等用水产品,加快淘汰不符合水效标准要求的产品。政府采购按规定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具备节水产品标识的产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市水利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9. 试点实行用水报告制度

《用水报告制度》是我国应对水资源短缺、提高用水效率、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以节约用水为目的,在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框架下,一定规模的用水户定期向水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报送与取水、用水、节水相关信息的运作模式。对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立方米的农业灌区、工业企业和公共服务业用水户,试点实行《用水报告制度》。(市水利局牵头,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统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节水宣教文旅打造

30. 扩大多媒体传播平台

(1)加强节水知识传播

充分发挥宣传主管部门、行业职能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出版节水科普启蒙读物,加强节水公益广告创作生产和刊播,组织举办节水知识讲座,不断扩大节水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营造全社会节水、惜水、护水的良好趋势。同时,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节水主题宣传活动,探索将节水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深入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普及节水知识和示范推广成果,提高公众对节水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广泛开展农村节水宣传教育,强化农村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普及农村生活节水知识。(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

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公益宣传,地方各级政府依法公开水资源信息,及时发布节水管理政策,进一步提高决策透明度,健全的听证等公众参与制度,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公众意见,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氛围。(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1. 打造节水宣教文旅载体

以突出黄河文化、运河文化、水文化为主线,把位山灌区、莲湖风景区等建设成为集节水科普教育、节水文化宣传普及、节水技术传承于一体的宣教文旅试点;依托聊城市节水教育基地、现有水利工程管理设施、节水示范工程,以及市、县两级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青少年宫、科教机构和涉水企业等机构和场所,建立一批节水教育实践基地,开辟若干节水宣教文旅线路,构建“点线面”节水宣教文旅新格局。

(1)打造位山灌区节水宣教试点

依托灌区历史陈列馆、灌区水利工程、水利风景区、灌区微信公众号等,融合推进节水文化建设,弘扬节水文化,营造节水氛围;进一步丰富完善灌区节水宣传相关视频,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小河长”等水情宣传教育,丰富宣教载体,提升宣教成效,逐步把位山灌区打造成为集节水科普、场景体验、文化熏陶于一体的节水宣教试点。(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莲湖风景区节水宣教试点

做足景区宣传工作,定期在电视台等媒体播放景区宣传片,扩大景区影响力,宣传景区资源,展示景区形象,让更多人走进聊城市莲湖水利风景区,了解运河文化,开拓景区客源,促进景区的发展,将节水宣传融入到景区建设中,在景区交通要道板桥以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为主题,开展景区宣传活动,将莲湖水利风景区建设成为节水科普教育的宣教文旅试点。(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传媒中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节水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

依托现有的科技馆、文化馆等机构,因地制宜开展节水知识宣传教育活动,传播惜水、爱水、护水、节水理念,引导参观者掌握节水知识和技巧,形成科学节水用水的良好习惯,并主动与当地中小学、社会团体、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建立联系制度,定期开展节水实践活动,通过视频、图片、互动游戏、VR体验等形式,配合语言讲解,辅之以文字宣传资料,向广大受众讲述人水和谐共生,普及惜水、爱水、护水、节水理念,激发全民节水意识,发挥教育基地的宣传作用,使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形成自主节水意识。(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2. 扩大宣传力量

(1)开展“节水大使”遴选活动

由县(市、区)节水主管部门评选出县级“节水大使”,从中择优5名代表推荐为市级“节水大使”候选人,进一步扩大节水宣传覆盖面,大力发展节水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节水宣传的教育引领作用及示范带头作用,激励争先创优,引领全社会节水风尚,引导公众主动、自觉节水,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忧患意识和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2)高度重视中小学生节约用水教育

扎实落实课程设置要求,将节水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充分利用地方课程,精心提炼节水教育知识,丰富节水教育形式,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市教育和体育局、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效益分析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可持续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经济上,不仅可以促进节水新技术和高效解决方案的创新与应用,通过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在社会方面,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助于保障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社会压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生态环境层面,通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保护和改善了自然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总体而言,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对于应对全球水资源挑战,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一)经济效益

《实施方案》实施后,可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在农业方面,聊城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农业基地,一直面临水资源紧缺与农业生产需求之间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精准灌溉、滴灌和喷灌等先进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及质量,增强聊城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工业方面,通过实施节水减排措施,工业企业能够显著降低水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推动聊城市向更高效、可持续的经济模式转型,为长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聊城市的大型电厂和化工企业用水量占比较大,用再生水替代全市重点电厂及化工企业循环冷却用水,置换出现状取用的地表水,节约了优质的水资源,节水效益显著。污水再生利用能直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增加当地旅游业收入和增加当地税收、土地升值,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会美化城市环境,增加市民对城市的认可度和自信心。

(二)社会效益

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使同样的水量灌溉更多的田地、生产更多的产品,节约的水量也可作为应急后备水源保障供水安全,使得供用水保证率提高。同时,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节水意识,推动公民形成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的短缺和不足将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而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节水型社会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节水产业的发展。如节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同时,通过节水产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可以带动其他产业和企业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

节水型社会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减少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可以保护自然资源的稳定和可持续利用,避免水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污染,降低废水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当地水生态环境,提高水质。此外,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和高效用水,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更加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通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最终,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设立市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由市长牵头,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局、市行政审批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部门分工,细化落实责任,协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市水利局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市级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每年定期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协调会议,汇报本部门年度任务完成情况,研究制定下一年度工作要点。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各领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市水利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城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节水投入

积极探索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节水型社会建设激励政策,形成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节水工作的投入,探索将财政性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并专项用于节水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节水项目优先给予支持。加强商业和运营模式创新,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完善社会资本进入节水领域的相关政策,规范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参与节水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市财政局、人民银行聊城市分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地方金融监督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聊城监管分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税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科技支撑

落实《山东省“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支持节水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突破农业节水灌溉、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共性和关键技术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市水利局、市科技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大宣传力度

宣传方式向移动优先、互联多元转变,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立完善舆情监测、研判、决策和处置机制,配备好宣传工作人员力量,加强队伍建设。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宣传《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普及节水知识和示范推广成果,提高公众对节水社会建设的认知度、认可度和接受度。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节水公益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市水利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起草背景

水资源是保障农业发展、工业生产、城镇建设、居民生活的重要生产力要素。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突出,转变高耗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势在必行。目前,聊城市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99立方米,不足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三分之二,为典型北方资源型缺水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仍然不高,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仍有差距。大力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是淘汰高耗水高污染生产方式和落后产能,倒逼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经济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节水工作做出重要论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节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强调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为推进新时代治水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新发展阶段,更应坚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

十四五以来,多部委联合印发《“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21〕1516号,以下简称《规划》),在总结“十三五”节水成效、分析存在问题和研判形势要求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是“十四五”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围绕“提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强科技、健机制”等方面,部署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确立了农业农村、工业、城镇、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重点领域,构成“十四五”期间节约型社会的工作重点。

2024年水利系统节约用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高质量建设节水型社会,启动实施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实施“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创建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制订标准指标体系,建立第三方评估评价机制,择优选择一批县(区)高标准开展试点。

二、编制依据

《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发改环资规〔2019〕695号);《“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发改环资〔2021〕1516号);《山东省“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聊城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聊水节〔2020〕3号);《聊城市再生水利用发展规划(2022-2035)》;《全面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工作方案》(聊发改环资〔2023〕34号);《山东省聊城市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方案》(聊政发〔2023〕8号)。

三、起草过程

为加快推进《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市政府、市水利局分别成立了方案编制领导专班和工作专班,并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了《实施方案》编制单位。聊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方案》编制要明确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发展定位、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以及保障措施,在新形势下将聊城打造成为特色鲜明、模式先进的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四、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分析聊城市市情水情、节水潜力和实施方案的必要性,研究提出了以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为抓手,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生活领域为重点,大力开发利用非常规水资源,聚焦重点行业,提升节水能力,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可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实施方案》共八章节,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发展定位、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大部分。

(一)基本情况。分析我市基本市情、水资源禀赋、节水成效、节水潜力,阐明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现状及需求。

(二)发展定位。研究提出“高效节水样板区”、“数字孪生灌区样板区”、“节水产业集聚区”、“节水科技创新样板区”、“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样板区”、“体制机制改革样板区”、“节水宣教文旅样板区”七大发展定位。

(三)总体目标。提出聊城市近期2025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0.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22%;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1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稳定在0.6376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12%,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4%;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7.9%以内,城市建成区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100%;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利用总量达到1.1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5%;远期2030年,实现“节水之城”和“绿水之城”的“双水之城”远景目标,通过持续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聊城市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在构建北方缺水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先行区、打造黄河流域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支撑保障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上做表率。

(四)重点任务。结合聊城市实际,提出“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农业农村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生活节水降损”、“非常规水源高效利用”、“政产学研用金一体联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节水宣教文旅打造”八大任务,细化了三十二项具体举措。

(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设立市级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落实责任分工,明确部门分工,细化落实责任,协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三是加大节水投入,积极探索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节水型社会建设激励政策,形成稳定可靠的投入机制;四是强化科技支撑,支持节水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创新;五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节水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良好氛围。


截至目前,未收到群众意见或建议。

注意:

该问卷调查已结束或不在征集日期内,无法进行提交。

* 1.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